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0|回复: 0

[转载] 开发商开始选择向地下延拓,建设 “地下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9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至少2层,鼓励3&#8212;4层”</P>不约而同地,后世博与虹桥商务区,两个沪上最炙手可热的新开发地区,都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摆在了突出位置。
在后世博地区,一场打通地下空间的创新试验在未来中外企业总部云集的AB片区率先进行,地下空间打通,地下层又与轨道交通直接相连,无论行人还是车辆,都能在地下畅行。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3.7平方公里,地下空间开发量达到260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一期的地下空间有150万平方米,这样的强度和规模是空前的,借由每一幢楼的地下层,都可抵达高铁站或机场航站楼。
为什么选择向地下延拓,建设 “地下城市”?
寸土寸金,高效利用是首要考虑。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临近机场区域限高,管委会建议每个地块的地下空间至少开发2层,鼓励3&#8212;4层。
最难也最具创新的环节
重视“地下城市”的开发,也是从既往“空中城市”的遗憾中得到的借鉴。传统的商务区开发,高楼林立,比邻相望,但却互不相连、相通。看看近,走走远,事后“打补丁”不但成本巨大,效果也不理想。
如果规划设计之初不作整体规划,就免不了成本高昂的“打补丁”工程。在后世博地块的央企招商启动之前,上海城市规划院就拟定了这片区域“楼宇街坊”式的设计方案:每4&#8212;6栋楼宇围成一个“街坊”,每个街坊的地下空间完全打通,地下层又与轨道交通直接相连,“地下的世界远比地上复杂,世博地区的地下空间建设是最难也是最具创新的环节。”
同样是未雨绸缪,虹桥商务区从规划建设之初,就强调“地下全连通”。在土地出让合同和招标书中,写入对地下空间开发的明确要求。不管各地块出让给哪家开发商,由于招标伊始的硬规定,商务区内所有楼宇都要预先留出与其他地块、楼宇、设施连通的接口,所有楼宇地下空间的标高统一,便于相连。据介绍,“陆家嘴的许多楼宇其实也都有地下空间,但由于标准不一,连不起来”。
告别“看看近,走不到”尴尬
据介绍,虹桥商务区各地块的地下空间由开发商自行开发,而地块红线之外公共区域的地下空间,则由政府投资的21条地下通道,将各地块各楼宇打通,形成真正连通的“地下城市”。未来,在地下城里,人们可以步行抵达区域内任何地方,同时也在计划引入一些环保交通工具,可能是环保电车,也可能是电动人行步道,让地下通行更快捷。
打通地下空间,又与“高密度”理念相得益彰:园区内楼宇密度高,每栋占地面积小,如果各挖各的地下空间,根本不够用,并且容易形成空间资源的浪费。 下转◆3版(上接第1版)目前一些商务区,停车难形成怪圈,有的楼宇地下车库一直空空荡荡,有的楼却一位难求,但因为楼宇间隔远、许多楼宇地库还不对外开放,大量停车资源白白浪费,大马路两侧却变成了停车场。全部打通后,地下空间可利用面积大了,浪费少了,多了“共享”功能。
“地下城市”,丝毫不输地上。在虹桥商务区公共事务大厦食堂吃饭,工作人员突然问记者:“你觉得这里是地下室吗?”落地玻璃窗外,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毫无地下室阴暗、湿冷之感。这就是新生代“地下城市”的特点,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确保地下空间引入自然照明,强调“同质化开发”,即地下和地上楼层的开发规格、质量统一,商业价值也相同。
与地下空间大连通相类似,虹桥商务区内各楼宇间还将有连通的 “空中连廊”,开发伊始就设计,同样是给各地块要求的“标配”,同样是统一预留接口,同样是规定统一标高便于连通。楼宇间“看看近,走不到”的尴尬再也不会上演了。
原标题:为什么都盯住了“地下”




上一篇:住建部女调研员获刑10年半 帮建筑企业资质升级
下一篇:中央清查各地楼堂馆所建设 欲遏制楼堂馆所奢华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如需要(删违规/投诉/建议/赞助等)请联系

本论坛所有来帖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青山湖畔|南昌论坛立场。
网警提示:网络刷单是违法 切莫轻信有返利,网上交友套路多 卖惨要钱需当心,电子红包莫轻点 个人信息勿填写,仿冒客服来行骗 官方核实最重要,招工诈骗有套路 预交费用需谨慎,低价充值莫轻信 莫因游戏陷套路,连接WIFI要规范 确认安全再连接,抢购车票有章法 确认订单再付款,白条赊购慎使用 提升额度莫轻信,网购预付有风险 正规渠道很重要 如网民接到96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手机版|南昌530论坛

GMT+8, 2024-12-22 20: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