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回复: 0

[转载] 转变票据市场经营模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4 0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编者:本文对16家上市银行2015年半年报披露的票据业务经营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了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经营和发展的特点,指出了票据业务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并对票据业务如何以稳健发展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上市银行2015年半年报票据业务分析
编者:本文对16家上市银行2015年半年报披露的票据业务经营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了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经营和发展的特点,指出了票据业务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并对票据业务如何以稳健发展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不断深化发展,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商业银行面临经营业绩与资产质量的双重压力,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情况下,亟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金融机构票据承兑余额10.8万亿元,票据贴现余额3.8万亿元。其中,16家上市银行票据承兑余额合计6.46万亿元,票据贴现余额合计1.7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金融机构票据承兑余额的59.79%和贴现余额的45.31%。16家上市银行各项业务占比说明上市银行在全国金融机构中具有相当代表性,分析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对分析我国银行业票据业务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票据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票据资产成为商业银行补充资产规模的重要标的,互联网与票据业务深度融合趋势进一步增强,票据业务创新持续活跃,而受外部因素影响票据业务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肖小和 修晓磊
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发展情况
1. 票据承兑业务
截至2015年6月末,16家上市银行贷款余额57.11万亿元,同比增加5.35万亿元,增长10.34%;票据承兑余额6.46万亿元,同比减少2244亿元,减少3.36%;票据承兑余额占贷款余额比重继续回落至11.31%,为连续四年呈下降态势(见表1)。
其中,国有银行承兑余额2.00万亿元,同比减少4266亿元,减少17.61%;股份制银行承兑余额4.15万亿元,同比增加1284亿元,增长3.20%;城市商业银行承兑余额3165亿元,同比增加738亿元,增长30.41%。
 2. 票据贴现业务
截至2015年6月末,16家上市银行票据贴现余额1.72万亿元,同比增加8225亿元,增长91.45%(见表2)。
其中,国有银行贴现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加6969亿元,增长116.94%;股份制银行贴现余额4010亿元,同比增加1144亿元,增长39.93%;城市商业银行贴现余额281亿元,同比增加112亿元,增长66.24%。
同期,从披露贴现平均余额的10家银行来看,10家银行贴现平均余额合计1.37万亿元,同比增加6382亿元,同比增长87.31%。从贴现平均余额与期末余额比较来看,10家银行中有7家银行在期末通过吸收票据资产来补充信贷规模,10家银行整体期末票据规模约为平均规模的1.25倍。
3. 票据回购业务
2015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票据余额合计2.96万亿元,同比减少642亿元,减少2.13%(见表3)。
其中,国有银行买入返售票据余额1.36万亿元,同比增加4965亿元,增长57.22%;股份制银行买入返售票据余额1.45万亿元,同比减少5224亿元,减少26.42%;城市商业银行买入返售余额1392亿元,同比减少384亿元,减少21.62%。
2015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卖出回购票据余额2433亿元,同比增加1534亿元,增长170.54%(见表4)。
其中,国有银行卖出回购票据余额98亿元,同比减少7亿元,减少6.45%;股份制银行卖出回购票据余额2329亿元,同比增加1635亿元,增长235.94%;城市商业银行卖出回购票据余额7亿元,同比减少95亿元,减少93.29%。
4. 票据收益情况
2015年上半年,根据披露票据贴现平均收益率的10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贴现平均收益率为4.87%,同比下降了177个bp(见表5)。
其中,国有银行贴现平均收益率为4.75%,同比下降169个bp;股份制银行贴现平均收益率为5.00%,同比下降185个bp。
贴现平均收益率与贷款平均收益率相比,贴现平均收益率低于贷款平均收益率125个bp(见表6)。
其中,国有银行贴现平均收益率低于贷款平均收益率86个bp,股份制银行贴现平均收益率低于贷款平均收益率137个bp。
2015年半年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利息收入合计为450亿元,同比增加114亿元,增幅33.94%(见表7)。
其中,国有银行票据贴现利息收入262亿元,同比增加98亿元,增长59.98%;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利息收入(包括涵盖部分上市银行的票据转卖价差收益)170亿元,同比增加9亿元,增长5.55%;城市商业银行票据贴现利息收入18亿元,同比增加7亿元,增长61.84%。
 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票据业务链上游承兑业务有待强化
2015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票据承兑余额占全国金融机构比重首次低于60%,且大中型商业银行票据承兑余额呈现微增或负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2015年上半年,5家国有银行承兑贷款比为4.76%,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8家股份制银行承兑贷款比为29.53%,同比下降3.01个百分点;3家城市商业银行承兑贷款比为27.84%,同比上升2.82个百分点。
此外,已披露承兑保证金的8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承兑保证金占承兑比重为39.12%,同比下降2.36个百分点。其中,2家国有银行承兑保证金占承兑比重为36.28%,同比上升2.57个百分点;5家股份制银行承兑保证金占承兑比重为39.83%,同比下降4.14个百分点;1家城市商业银行承兑保证金占承兑比重为44.95%,同比下降2.64个百分点。
大型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链的上游链条中,更加注重增强承兑保证金对于存贷款业务和风险防控的作用,而中小商业银行则更加注重票据上游业务及票源对于下游业务的拉动作用。大型商业银行在运用票据承兑业务进行企业信用增级和企业融资需求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小型商业银行尤其是非上市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在应对或有负债风险敞口方面仍需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2. 票据业务链整体资金模式有待优化
2015年6月末,16家上市银行整体贴现贷款比为3.01%,同比上升了1.28个百分点。其中,5家国有银行贴现贷款比为3.08%,8家股份制银行贴现贷款比为2.86%,3家城市商业银行贴现贷款比为2.47%。
与此同时,2015年上半年,5家国有银行贴现承兑比为64.78%,8家股份制银行贴现承兑比为9.67%,3家城市商业银行贴现承兑比为8.87%。
一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链条中始终处于资金供给方的地位。而2015年上半年,受到外部经济和信贷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运用票据资产补充信贷规模的需求较为旺盛,使得大型银行作为规模支撑者和资金供给者的特征愈加明显。
同时,我们看到,大型商业银行运用票据资产拓展收益的方式仍然以票据直贴和转贴现及回购业务为主,对于规模及资金的占用比较大,而中小商业银行则运用大型银行提供的资金和规模支撑,采取较为多样的运作方式获取票据业务收益。大型银行整体业务模式较为被动,而在资金和规模变动较为剧烈的阶段,中小银行面临业务规模超出自身管理能力的敞口。
 3. 票据业务链主体与交易有待规范
近几年来,票据业务由于兼具资金与信贷双重属性,且运作方式灵活,收益较为可观,已受到各金融机构的日益重视和大力发展,票据市场业务量也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累积承兑额由2010年的12.2万亿增长到2014年的22.1万亿,而累积贴现额则由2010年的26万亿增长到2014年的60.7万亿。
在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运作模式和交易方式等也面临着复杂而剧烈的变化。理论上,票据市场的参与者应当为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各金融机构,承兑、直贴业务的参与双方为企业和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转贴现、回购和再贴现业务的参与双方为金融机构或央行。而伴随着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的运作模式和交易方式已发生显著变化,而较为突出的现象为票据中介作为主体参与到票据业务链条之中。
有行业推算数据显示,在票据市场中,经过票据中介撮合而成的交易估计占到总成交量的30%左右,按照2014年票据累计贴现额计算,经过票据中介撮合而成的交易量约为18万亿左右。与此同时,部分金融机构与票据中介联系密切,票据中介已渗透至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全过程之中,而票据中介对于票据市场融资性票据的掌控也已达到较高程度。
票据中介尤其是部分不规范的票据中介(掮客)对于票据业务链的参与使得部分业务规避真实贸易背景要求,且种种不规范的操作大大增加了信用、流动性及操作等风险。
 4. 票据业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票据业务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与交易平台,票据业务信息披露规范也未完全建立,导致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现象。
2015年上半年,尽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量迅速增长,电子商业汇票占票据业务比重迅速增加,但票据业务电子化比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电子化与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的票据价格发现机制不完善、票据业务信息披露不完全等问题仍需给予关注。
2015年上半年,受到前期“一行三会”同业业务规范的影响,16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票据有所减少,而部分商业银行减少规模较大,与此同时,其应收款项类投资中的资产管理计划规模迅速增加,部分商业银行以票据资管计划替代票据回购业务的趋势增强,但具体的业务信息和业务数据则较为模糊。
票据业务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披露不完全使得市场运作效率和市场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且存在规避监管和产生业务风险的可能。
 5. 票据业务风险防控有待加强
2015年上半年,伴随着外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票据业务面临的风险形势也更加严峻,而互联网与票据业务的进一步融合以及票据业务创新也使得票据业务潜在的风险隐患有所增加。
一是票据业务信用风险有增无减。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资产质量压力,部分企业亏损、资金链断裂甚至跑路逃债等新闻屡见不鲜,小企业联保模式恶化,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事件频发,票据逾期率有所提高。
二是票据业务操作风险持续增加。票据中介(掮客)操作的不规范性和诚信缺失,对商业银行的票据安全性、资产安全性和交易安全性造成风险隐患与转嫁,风险管控的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提高。
三是票据业务各类创新引发潜在风险。上半年,信托、证券、保险、资管、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涉足票据市场创新领域,互联网票据、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票据收益权转让等类票据产品层出不穷,可能存在跨市场客户资质缺失、新业务运作模式不了解,资金支付管理、风险识别与风险定价不到位等情况,从而带来新的风险隐患,上半年由互联网金融引发的诉讼案件明显增多。
 打造票据交易所,推进票据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在面临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和商业银行经营压力的条件下,票据业务作为市场活跃、运作灵活且衔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短期货币市场金融工具,能够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充分认识票据业务在经济和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基础建设、制度规范和创新转型,促进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的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
 1. 加快推动,达成共识,发挥票据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票据业务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经济融资成本、丰富商业银行经营、完善金融市场建设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银行承兑汇票与商业承兑汇票、纸质票据电子化与电子票据的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其支付结算功能、投资与融资功能、信用增级和支持功能,以及其期限较短、灵活性较高和参与主体较为丰富的特性,不断丰富和完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促进。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政府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应当对票据业务的作用和地位达成共识,通过出台政策和制度规范加快推动票据市场发展,更加扎实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2. 适度把握,导向支持,促进票据业务链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作为票据业务链中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回购和再贴现等业务,在上市银行的大、中、小型银行以及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金融机构中,都存在规模和结构上的改善空间。因此,在票据业务发展中,应当秉承总量适度把握和政策导向支持“双管齐下”的方式,在防止信用规模虚增的同时,将票据资源引导向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方向。
一是在承兑业务上,上市银行尤其是大中型银行应当与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和程度相吻合,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信用和信贷支持,进一步拓展票据承兑业务发展空间,而非上市银行尤其是小型金融机构,应当优化承兑业务比重,完善承兑保证金收取机制,覆盖相关信用风险。
二是在贴现业务上,建议逐渐放松对于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规模管制,鼓励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实现自我循环,即在防控风险前提下鼓励其贴现本行承兑的票据。
三是在再贴现政策支持上,应当进一步增加票据再贴现业务额度,并通过对特定行业和特定企业类型的定向支持落实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效打通票据业务贴现入银行体系之后的流转渠道,发挥再贴现政策对于目前三农、小微企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四是有计划分阶段逐步放开融资性票据,适应当前企业融资方向和方式的变化,选择长三角、“一带一路”等地区和重点发展的方面,主动发挥票据业务的融资属性,将企业正常的融资需求纳入规范、阳光的市场渠道中。
 3. 加强规范,防范风险,保障票据市场稳健发展
当前,部分商业银行及票据业务经营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单纯追求利润和绩效考核,风险意识有所淡化,部分机构与票据中介(掮客)业务联系紧密,在被违法和违规行为从中套利。因此,监管部门在票据业务监管中应当把握业务风险实质,推动票据监管和规范不断完善,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而商业银行应当明确不同的经营定位,强化票据业务规范管理和风险把控,保障票据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是监管部门需要强化对票据业务实质的理解,通过建立与票据业务经营机构的双向沟通机制,掌握票据市场和业务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和优化票据业务统计监测指标,全面反映票据业务规模和资金等情况,建议按照票据业务链中各环节及规模和资金的占用情况进行监测,将经营机构的承载能力与票据业务风险敞口进行比较,强化行业规范管理。
二是各类型经营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的不同经营定位、经营策略和发展阶段,以及规模和资金的平衡情况,采取不同的票据业务经营方式,对票据业务进行细化的考核、激励和管理,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多元化的票据市场生态,形成各类型经营机构协同合作有序共赢的局面。
三是在票据业务风险防控中应当注重从票据规模和资金供应源头上把握风险,在信用风险中注重行业、企业和交易对手的尽职调查和准入管理,在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中注重研判,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期限结构和投放进度,在操作风险中注重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利用信息化与大数据提升风险监测分析水平,在合规风险中注重加大对票据业务创新整体性、全局性的把握,建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度的监测模型与业务收费机制等。
 4. 强化组织,统筹推进,建立统一票据交易市场
近年来,票据市场承兑和贴现业务量迅速攀升,已远超同业拆借市场,而平均年度交易量已接近股票市场,但是目前票据市场还远未形成全国统一和电子化的票据交易市场和平台。
区域割裂和纸质票据为主导的市场形势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票据市场的交易效率和市场作用的发挥。因此,应当强化部门统一组织和统筹推进,逐步建立起规范统一的票据交易市场,促进票据业务多元化、参与主体和业务品种多样化以及运行机制市场化发展。
一是由央行牵头主导,整合区域性机构和参与者,制定全国票据交易市场建设规划,从组织体系、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形成统一的市场预期。
二是加快推进纸质票据电子化和电子票据,电子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以电子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票据清算平台及票据交易平台,形成票据业务的全流程电子化。
三是推动票据市场法律法规及制度不断完善,适应新时期票据业务的发展变化。
四是丰富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形成专业化的票据中介机构,并促进权威票据经营机构向票据做市商进行升级,形成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
5. 抓住机遇,开拓思路,打造互联网票据信息平台,实现票据交易所建设目标
2015年上半年,票据市场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进一步深入,在传统“中国票据网”报价平台的基础上,各类民间票据参与者建立的信息服务和交易服务网站以及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陆续出现。
而权威性、规范性和层次性的不足也使得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善而全面的票据信息平台进行票据业务信息的整合和发布。因此,应当抓住互联网与票据业务深度融合和蓬勃发展的机遇,运用互联网思维,为票据业务打造互联网票据联合平台,形成互联网+票据的信息平台。
一是由央行等部门牵头,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和票据市场规范的中介公司等机构配合,通过将票据链中票据业务和产品的流转信息进行整合和互通,串联起票据市场主要参与主体的票据业务活动信息。
二是将票据市场和业务的参与主体信息纳入信息平台之中,对客户管理和业务需求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提升票据业务的管理水平。
三是将票据信息增值业务纳入平台之中,通过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提升票据业务的运作效能。
四是通过票据信息平台的大数据应用,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提供前瞻性的监测和量化模型支持。
五是实现打造票据交易所的目标,第一步先将票据业务中由票据托管银行承担的票据审验、交易和资金清算、托收等功能以外的职能(比如票据客户管理、业务管理、产品管理、风险防范等信息平台功能)打造好;第二步择机将交易及资金清算功能平台建设完毕,同时将整个互联网票据信息平台打造成混合所有制互联网票据金融公司,实现票据交易所功能。
6. 深入研究,量化分析,构建票据业务指数体系
当前,对于票据市场发展和票据业务分析还主要依赖市场参与主体的定性判断和少数总体量化指标。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货币子市场,票据市场也应当建立类似于股票市场的指数化分析体系,对于政策制定、了解市场发展程度、研判市场发展趋势、防控业务风险等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业界对于票据业务指数体系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此,应当不断优化和完善票据业务指数体系的内在机理和模型建立,扩大指数体系的实践运用,通过深入研究和量化分析,形成具有深度的票据市场分析研究体系。
一是通过完善全国票据发展指数和地区票据发展指数,衡量我国票据市场总体发展状况以及各地区票据市场发展情况,为全国和地区票据业务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是通过票据价格指数体系,衡量票据业务规模、资金和利率价格的情况,为市场参与者研判市场走向和政策制定者掌握票据市场规模和资金等资源情况提供参考。
三是通过票据创新指数和票据风险指数体系,衡量票据市场创新程度与风险前瞻指标,为了解和规范票据市场发展以及前瞻性预判风险形势提供指导。
<p>(作者简介:肖小和,上海市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会长;修晓磊,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票据营业部管理信息部)




上一篇:做多因素发酵结构性行情风生水起
下一篇:做多因素占据上风 震荡上行反弹可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如需要(删违规/投诉/建议/赞助等)请联系

本论坛所有来帖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青山湖畔|南昌论坛立场。
网警提示:网络刷单是违法 切莫轻信有返利,网上交友套路多 卖惨要钱需当心,电子红包莫轻点 个人信息勿填写,仿冒客服来行骗 官方核实最重要,招工诈骗有套路 预交费用需谨慎,低价充值莫轻信 莫因游戏陷套路,连接WIFI要规范 确认安全再连接,抢购车票有章法 确认订单再付款,白条赊购慎使用 提升额度莫轻信,网购预付有风险 正规渠道很重要 如网民接到96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手机版|南昌530论坛

GMT+8, 2024-12-24 10: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