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于是,日益分化的欧陆经济,越来越依靠德国托底,或者冀望欧洲的穷国能够摆脱福利经济学对国民惰性的经年沉积。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来看,贸易项目下的人民币结算由于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植而发展迅速。
全球经济在度过了格外诡异的2014年之后,刚刚跨入2015年,即迎来了货币领域的新一轮变局:瑞士宣布脱钩欧元,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欧元区宣布启动量化宽松(QE),而急火攻心的俄罗斯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00点,将基准利率由17%下调至15%,卢布随即跳水;与此同时,而刚刚跻身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的人民币汇率连续逼近跌停,日元亦持续贬值。
欧版QE饮鸩止渴
欧陆经济真是一言难尽,当世人对其不抱多大希望时,它往往有惊世之举,而当其在全球经济棋局中开始担纲重要一极时,其内在的虚弱性往往通过区内的薄弱链条表露得一览无余。事实上,从欧元诞生至今的15年间,欧洲在全球顶层分工中的地位不仅未有实质性提升,反而出现某种程度的下滑。过去,欧洲呈现给世人的,不仅有以德法等国为代表的制造业竞争体系,还有英镑、马克、法郎等区域乃至准全球性货币,欧洲以国别为单位的整体竞争力并不落后于美国和日本等国。甚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早已被甩开十几个身位的意大利,其工业和金融竞争力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即便是如今破罐子破摔的希腊,其在15年前的经济基本面也未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我们不能简单判定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欧洲的实践将欧陆经济送上了一条不归路,但在经济金融一体化道路上明显操之过急的欧元区政经领袖,这些年来始终没有找到协调各国经济政策的均衡点。或许,这个均衡点永远也找不到。于是,日益分化的欧陆经济,越来越依靠德国托底,或者冀望欧洲的穷国能够摆脱福利经济学对国民惰性的经年沉积。然而德国一无这个能力二无这个必要来对整个欧元区的经济负责,而南欧各国的经济窟窿似乎越来越大。
正如有评论指出的,欧元区早就推出了QE,市场对QE的预期也早已反映在股市和资产价格上,此前一系列旨在加强欧元区流动性的措施实际效果泛善可陈。最新一轮的欧版QE推出后,欧元一度大幅贬值,而从去年至今,欧元对美元的贬值甚至已经超过了30%,市场预计欧元和美元汇率将达到1:1,而这个显然对提振欧元区经济并无根本性作用。因此无论是欧洲央行还是区内各国领袖,都选择了一条看似捷径实则饮鸩止渴的道路。但长远看来,欧洲的QE政策难逃饮鸩止渴下场。以十年计的时间光谱而言,笔者认为欧洲能在全球金融竞争与产业变迁中握有一定优势的国家大概只剩下德国,以及靠金融资本力的英国。
美元暂难被替代
全球货币的大面积疲软,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美元走强所致。如果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元红利期加速衰减的分水岭,全球货币格局变迁在过去6年多里潜流暗涌,世人也期待新的货币符号登上前台成为与美元抗衡的主导性货币。但掌握着金融主导者的美国看起来还是无法被替代。美国在过去数里利用核心金融信息的不对称,将债务上限谈判、财政悬崖、QE等玩得得心应手,其根本出发点不外乎货币决策以本国利益为基本出发点。
当然,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的说法,美国QE之所以取得局部成功,主要得益于推动长期利率大幅下降,而长期利率的急剧下降促使投资者买入股票,进而推高股市,而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又在推动房价回升。统计数据显示,股市的繁荣和房价走高使得美国家庭净财富在2013年上升了10万亿美元,直接支持了消费景气的提升,助力美国经济步入中速增长周期。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美国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份额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报告显示,2014年12月,美元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榜首地位依然稳固,以44.64%的比例大幅领先于排名第二季第三的欧元(28.3%)和英镑(7.92%)。至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美元的独家垄断地位也未发生改变。
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仍需长期努力
人民币被美国视为美元的可能替代者,盖因人民币代表的是一个单一国家实体的综合经济能力,而非欧元背后的繁杂代表性抑或无代表性。从单一经济体的规模来看,迄今只有美国和中国迈入10万亿美元俱乐部。日本经济即便在最好的年份也未能越过6万亿美元门槛。欧洲最有实力的国家德国,其GDP规模也只在3.5万亿美元左右。况且同床异梦的欧元区迟迟未能形成经济领域的合成影响力,使得欧元主要在日常支付体系发挥较大影响力,要达到美元那样的全方位大当量和核心控制力,短期而言没有可能性。
人民币国际化被广泛视为21世纪上半叶全球货币体系变革的最大事件,也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升级过程中的核心关键命题。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和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中极具指标意义的三项工作。其中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又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从全球金融竞争趋势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逻辑来看,国家显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规格和标准有很高的期待,不仅仅是简单的可替换,而是全功能的,国际货币的所有功能都要具备,更要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占有足够的分量。而人民币在上述领域的每一步进展,某种程度上都意味着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现实公共产品能力的增强。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来看,贸易项目下的人民币结算由于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植而发展迅速。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结算比例发展迅速,人民币经由中国庞大的贸易体系与增长潜力日渐嵌入到全球贸易结算体系中。而从全球范围内来看,2014年12月,全球有2.17%的支付以人民币结算,其比例首次超过加元和澳元,位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是成为区域锚货币,而即将运行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预计将推动直接投资输出人民币以优化人民币的跨境循环模式。至于处于货币功能第五层次的储备货币地位,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吸引力日益上升,包括英国和澳大利亚央行在内的全球50多家央行已将人民币纳入外储,人民币迟早将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体系,成为这一全球性金融公共产品的官方储备货币。
<p>(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
上一篇:外资行清盘中资行:满足资本监管要求下一篇:人民币暴跌背后 央行的压力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