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2月初发布的消息,“深港通”筹备事项进展神速,深港两地交易机构已完成“深港通”方案设计并启动了技术系统开发工作。对此,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称,“沪港通”交易制度有待优化,目前正在和深交所就“深港通”方案的细节进行完善。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2月初发布的消息,“深港通”筹备事项进展神速,深港两地交易机构已完成“深港通”方案设计并启动了技术系统开发工作。
“深港通在上半年出台是大概率事件。”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深股通标的范围或包括深证100指数、深证300指数成份股,以及深港两地均同步上市的A+H股票等。
据称,按照“更深、更广、更创新”的要求,“深港通”投资范围或将由中大市值股份扩至小市值,并且扩大投资类型至交易所买卖基金、债券以至衍生产品,这也是深港两地投资者希望见到的。
不过,资深证券分析人士冯生提醒,“T+1”及涨跌幅、每日交易额、标的范围等限制不利于深港两地资本双向流通,内地市场将加速“失血”,“深港通”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这些负面作用,“沪港通”日交易额持续萎缩就是一个例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沪港通”“深港通”有加速香港与内地资本流动、推进人民币国进化等积极作用,但两地交易制度差异的障碍短期内难以消除。
对此,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称,“沪港通”交易制度有待优化,目前正在和深交所就“深港通”方案的细节进行完善。
创新“深港通”
深圳证券交易所2月2日发布消息称,吴利军理事长近日率队访港拜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相关机构,并商讨“深港通”设计方案等事项,以“共同推进‘深港通’建设和A股市场的国际化”。
据称,深港双方同意在“更深、更广、更创新”的层面强化合作,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已完成“深港通”方案设计并启动技术系统开发工作,待两地监管机构批准后,将组织市场业务和技术准备,积极推动实施。
而“深港通”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深港通”方案与“沪港通”基本框架和模式保持不变;在“沪港通”基础上拓展标的范围,突出深港市场多层次、多品种特色;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方案设计,优化市场服务,稳妥有序实施。
吴利军称,深港市场互联互通意义重大,深交所将在总结“沪港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与港交所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深港通”建设和A股市场的国际化。
实际上,在李克强总理等高层的关注下,深港两地正加速推进“深港通”方案设计等工作。在“沪港通”推出仅40几天,李克强1月5日即在深圳强调“沪港通后应该有深港通”,当月深交所与香港联交所就完成了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节奏,宋清辉认为“深港通”方案预计6月份前后会出台。据称,深股通标的范围或包括深证100指数、深证300指数成份股以及深港两地均同步上市的A+H股票等。
申万宏源曾预测,目前“深港通”标的范围共有309只股票,其中有118只属于沪深300股票,17只属于A+H同时上市股票。在对人民币跨境投资额度实行总量管理的同时,同样设置每日额度,“深港通”的这两项数据均低于“沪港通”,初期总额度不超5500亿元。
资深证券分析人士冯生认为,相比“沪港通”,“创新”将是“深港通”的最大特色。这将具体落实到制度层面,比如,深圳前海本来就是金融创新试验区,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极为紧密,“深港通”之后更会引导更多的资金向创新型企业。
另一层面的创新则体现在产品设计方面。深港两地投资者希望其投资范围由中大市值股份扩至小市值,并且扩大投资类型至交易所买卖基金、债券以至衍生产品等,这正是“深港通”设计者所提到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方案设计”所要体现的具体内容。
障碍难消除
不过,冯生同时提醒,虽然“深港通”和“沪港通”一样有加速香港与本地资本流动、推进人民币国进化等积极作用,但其负面作用亦不容小视。
一个现实的难题是,深港两地交易制度差异的障碍短期内难以消除。比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T+0”、无涨跌幅限制等交易制度均与国际接轨,而内地交易制度是“T+1”机制,并有涨跌幅限制,加之每日交易额、标的范围等限制,深港两地资本流通存在较大阻力。
“沪港通”的市场反应或可反证,“深港通”需要更完善的制度设计。在“沪港通”开通的前三天,总成交额和日均交易额远低于预期,其中日交易沪股通额不足30%、港股通仅为5%。
前一周(1月26日至30日)的交易数据则表明,沪港通总成交额双双下降,且呈日益萎缩趋势。其中沪股通成交额为14740.14亿元,相比此前一周下降23.45%;港股通总成交额为1770.29亿元,同比缩减23.70%。
究其原因,冯生认为,除了“T+0”与“T+1”回转交易制度的差异因素外,更深层的原因是香港与内地两地市场交易主体结构的差异所致。香港市场以机构为主,内地市场则是散户为主力,散户较弱的专业水平及炒短线的习惯影响其参与交易港股的活跃度。
鉴于沪深两市曾在1992年、1993年因先后实行“T+0”制度后引发市场剧烈波动等问题而改为“T+1”的历史教训,央行此前曾提示,在深市或沪市恢复“T+0”交易存在“诱发结算风险、加剧市场波动、增加市场操纵风险”等问题,需慎重考虑。
分析人士“荷叶”撰文称,港股“T+0”、无涨跌幅限制和A股“T+1”等矛盾的一个外在表现是,港股明显比A股活跃,这也决定了A股较港股被动,或者说对A股投资人不利。
以“沪港通”为例,由于放开“沪港通”交易的两大指数股多为沪市指数权重股,对整个大盘指数影响直接,因此,整个市场受港股被动拖拉更加直接明显,其负面效果较多。
而对于“深港通”的负面影响,宋清辉亦提示,在深沪港股市互联互通后,资金流动差异短期内会给深圳股市带来一波低谷行情。另外,在深市挂牌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高,深市股票对香港投资者吸引力相对不足,这需要引起方案设计者的足够重视。
然而,对“深港通”设计者而言,眼前的麻烦是,如果为破除深港两地交易制度障碍而恢复“T+0”,则需要设置相应的防范机制并提高交易门槛,这又与“深港通”的更广、更深并降低门槛的设计原则相违背。
实际上,深港两地资本流通的障碍不限于交易制度方面。宋清辉认为,“深港通”的核心不在于“通”而在于“融”,如两地在金融、法律等众多方面进行全面融合。可以预见,“深港通”推出后对两地的发展都会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前提是如何根据实际形式来制定游戏规则。
“自由化”路径
事实上,“深港通”存在的内外矛盾并非难以破解,两地设计者正在密集磋商详细方案。
陈家强稍早前在出席香港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时也指出,上海、深圳是内地两大投资市场,他们正与中央相关部委共同据展“深港通”等互联互通,并和深交所一起对“深港通”方案的细节进行完善,待完成之后将呈交两地监管机构批准。
陈家强称,“沪港通”推出后,有助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及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而内地和香港两地已安排优化制度,如推出做空机制,以解决投资者面对的问题。因此,“深港通”设计将更完善,比如进入门槛可以适当调低。
宋清辉认为,除降低进入门槛外,港股通的标的也需要进一步扩大,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才能促进两市资金的相互流通。深港要有新的合作形式,通过差异化的发展令市场更加繁荣。
关于深港两地资本自由流通的现实路径问题,宋清辉建议,前海可以作为连接深港一体化的战略平台。深港通不排除先在前海特事特办,“先试先行”。
实际上,包括金融资本在内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正是沪港和粤港(深港)等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会见吴利军时,香港特区政府、香港监管机构和市场各界人士表示,深圳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是实现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挥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和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促进内地实体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深圳前海作为连接深港两地的平台,深交所已在前海设立跨境交易平台,并计划深港合作共同参与建设。此外,基金互认平台亦在搭建之中。陈家强称,两地基金互认计划已有既定时间表,目前两地监管机构已有共识,希望可以尽快推出。
记者留意到,虽然多数机构及学者对开放“深港通”持积极态度,但也有部分专业人士对此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在“沪港通”试验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宜立即启动“深港通”,而是应该全力做好“沪港通”。
但有分析者认为,无论是“沪港通”还是“深港通”,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性步骤和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重大举措,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按照国家战略安排,“深港通”开启越快越好。
新加坡经济学家曾渊沧博士称,“沪港通”开放了中国资本自由流通的先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深港通”开入后香港与内地资本将像“自由行”一样得到两地投资者的高度认同。
<p>宋清辉则认为,除作用于证券市场外,“深港通”还需要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催化剂。目前,虽然市场对于“深港通”未来的实际效果仍存疑虑,但要认识到其信号作用和未来意义。深港通的意义在于长期而非短期,它的出发点是国家资本市场一体化,而非单纯的深港两地股市对接。 |
上一篇:国务院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下一篇:摩根大通李晶:A股市场可吸引更多国际机构来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