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自2014年2月启动以来,此轮牛市的演进路线以“牛平—牛陡”的 方式更替与展开,目前其形态已发生第三次变化,即进入债市牛市中期的牛平阶段。鉴于目前长端利率下行仍有一定空间,因此牛平还会继续。但目前出于“稳增长”需要,央行仍会进一步降低资金利率,以促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在中长期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下,降准和降息势在必行,资金利率水平或降至历史低位。因此,资金面持续宽松,预期将促使短端利率加快下行,出现“牛陡”行情,收益率曲线将呈现“陡峭化”形态,债市牛市也将在“牛陡”行情中延伸。
自2014年2月启动以来,此轮牛市的演进路线以“牛平—牛陡”的 方式更替与展开,目前其形态已发生第三次变化,即进入债市牛市中期的牛平阶段。鉴于目前长端利率下行仍有一定空间,因此牛平还会继续。但目前出于“稳增长”需要,央行仍会进一步降低资金利率,以促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在中长期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下,降准和降息势在必行,资金利率水平或降至历史低位。因此,资金面持续宽松,预期将促使短端利率加快下行,出现“牛陡”行情,收益率曲线将呈现“陡峭化”形态,债市牛市也将在“牛陡”行情中延伸。
⊙中泰证券
回顾此轮牛市,从2014年2月到2014年10月的牛平,到2015年3月至6月中旬的牛陡,再到6月中旬至现在的牛平,演进的逻辑仍是:经济悲观加剧,长端先下,牛平出现;宽松货币周期开启,资金大幅宽松,短端下行加快,牛陡显现;资金利率下行乏力,经济悲观预期加剧,风险偏好回落,牛平走势初显。
那么,未来收益率曲线该如何演进?是继续牛平还是牛陡?抑或转入熊平或熊陡?我们的回答是:牛平将继续,牛平之后是牛陡!
从历史上看,每轮牛市结束时,收益率曲线都呈牛陡状态而非牛平。原因在于,央行往往会在确保经济增长企稳后才会收紧货币政策,牛平出现的逻辑是各项指标显示未来经济会进一步恶化,故牛市末期牛平往往不会出现。即使在牛市中期经济继续恶化,出于“稳增长”需要,央行仍会进一步降低资金利率,以促经济增长。因此,牛市后期,资金利率水平通常降至历史低位,在杠杆套息交易带动下,债券短端利率自然下滑至低位水平,由于经济企稳预期及对资金面逆转的担忧,市场不敢贸然做多,因此曲线呈现“陡峭化”的形态。
目前,牛平形态已初显,但我们认为,长端利率下行仍有空间,牛平还会继续。其判断的主要逻辑是,经济基本面仍欠佳,去杠杆周期下总需求也偏弱,货币信贷增速难以显著回升,由供需层面对长端定价的扭曲将得到修正,期限利差对长端依旧有较强的支撑,同时银行负债端成本仍有下行空间,金融机构去杠杆压力下长端配置价值凸显,汇率趋稳风险偏好回落利好于债市。
货币信贷回升基础不复存在,利率将继续下行
我国央行调控以数量型调控为主,相比CPI,央行更关注货币信贷增速。当货币信贷增速持续高于目标值时,央行往往会通过公开市场传递货币政策的趋紧信号,在确认CPI的趋势性回升后,才会采取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利用经济增速、CPI、货币增速等指标观察历史上牛市和熊市时期及利率拐点,货币增速最具先导性意义。
在普通的货币信贷周期中,利率下调一定幅度后,收益率曲线明显陡峭化(即呈现牛陡行情),总需求会明显回升,当货币信贷增速上升一段时间后,货币政策将转向紧缩,货币市场利率将呈趋势性下降。譬如2008年10月,收益率曲线斜率明显趋陡,此时M2增速快速上升,几个月后央行重启央票发行,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因此,在以往普通的货币信贷周期下,当短端收益率快速下行,收益率曲线陡峭化是一个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意味着远期利率将上升,牛陡行情将向熊平转化。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的牛市和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的牛市都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在本轮债市牛市中,当第一个牛陡行情出现时,信号却意外“失效”,根本原因在于在“去杠杆”周期下,企业资产负债表仍需修复,尽管利率大幅下降,总需求难以明显回升,货币信贷需求出现趋势性下降,即使资金供给充裕,融资需求却仍然低迷。
以基建投资为例,历史上基建周期对于信贷周期及货币政策是一个前置信号,基建投资增速率先3-6个月实现拐点,往往领先于货币增速。2005年,货币增速持续回升至目标值以上,出口大幅增加带动制造业投资繁荣,最终在11月迎来货币政策拐点。尽管2009年有四万亿基建投资,但当年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也达到了历史顶点,导致7月份流动性拐点到来。2012年至2013年期间,房地产销售回暖带来投资增速回升,货币增速持续高位,“去杠杆”压力明显,2013年5月流动性拐点悄然而至。因此,从历史上看,由于基建投资带动了总需求的扩张,基建投资也成为货币政策的前置信号。但反观现在,基建投资虽然持续加码,但财政闲置资金依然高企,基建投资能否可持续性发力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在“去杠杆”周期下,总需求乏力,制造业短期难振,历史上创造巨大融资需求的房地产和股市难以再度带来信贷繁荣,当前货币信贷难以显著扩张成为主要矛盾,货币利率趋势性回升的基础已不复存在,所以未来利率仍将进一步下滑。
供需扭曲定价将修正,长端有“补跌”行情
今年一季度以来,短端利率快速下行,但长端利率却迟迟不肯动。自5月份传出地方债发行以来,收益率曲线斜率突然大幅扩大,并于6月份达到年内峰值。因此,今年上半年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供需层面扭曲了定价。
上半年,利率债发行额达到3.25万亿,净融资额1.87亿,6月供给量达到最高峰,类型上以地方债为主,久期多在5-10年,流动性较差的地方债挤压了部分利率债的配置需求,地方债的大量供给且无明确“上限”,使得市场对长久期利率债较为恐慌。同时,由于负债成本下行较慢,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在“吞掉”大部分地方债后,利率债配置主力的商业银行为维持资产负债平衡,不得不将其余资金头寸用于配置高收益资产。因此,这种供需情况使得长端利率债未能趋势性向下,而是处于僵持状态。
这种供需层面对定价的扭曲程度,可从交易所债券市场收益率和银行间债市收益率的不同中得到反映。2014年末以来,交易所公司债收益率大幅走低,目前低点已破前期周期底部,收益率下降幅度远超银行间债券,两个市场收益差距显著拉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供需结构不同。由于历史原因,交易所债市存量较小,银行间债券存量较大,银行间供给压力远大于交易所。2014年末,公司债发行扩容后,交易所公司债发行加快,受到各路未能进入银行间债市的资金追捧(银行间开户要求较严格)。股灾后,大量从股票市场、打新中撤出来的资金蜂拥至没有供给压力的交易所债市,导致债券收益率快速下行。但公司债现状也不容乐观,疯狂发行的背后隐藏着发行人资质下降,各方信息不对称等多元风险。我们认为,监管方会择时出台一些对公司债的约束政策,或对面临违约风险的公司债券进行刚兑,以稳定整个债市,促进公司的顺利融资。
我们认为,近期供需扭曲定价将得到修正。首先,目前信用债信用利差已极度压缩,已突破前期周期底部,信用债已无真正的信用利差可言,更多的只是流动性溢价。因此,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信用债市场或迎来踩踏事件,信用债市场风险不可谓不大。其次,从收益率角度看,目前5年期AAA公司债收益率已降至3.37%,5年期国开债仍为3.5%,无论从追求绝对收益还是考虑风险资本计提,政策性银行债都有绝对的投资价值。再次,从供给上看,地方债供给“上限”已定,利率债供给冲击已大大减弱。另从央行在关键时刻积极实行货币宽松来配合地方债发行来看,供需矛盾并不突出。因此,在基本面支撑下,供需层面的扭曲导致的定价失衡将逐渐得到修正,未来长端仍有“补跌”带来的行情。
表内负债成本下行,表外负债成本下行空间仍大
银行表内负债主要来自于同业负债、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应付债券等方面。存款是一直以来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来源,但这几年以来却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87% 逐渐下降至2015年一季度的80%,从2014年11月降息以来,一年定存利率已下降1.25%,即使按上浮比例提高20%计算,下降近1%,7天回购利率下降80多基点,但由于贷款利率下降,降幅略超存款,因此银行存贷息差普遍下降。
同时,其他负债比例却呈上升趋势,向中央银行借款是负债比例最低的,但其比例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大幅提升,从0.3%一路上升至2015年一季度的1.3%,主要原因在于宽松货币周期下央行开始使用多种货币工具,其中MLF和再贷款为主要形式。由于MLF利率仍然偏高,目前3个月期的MLF仍在3%以上,故这项负债综合成本普遍在1.5%左右,仍高于目前的3个月期1.35%的定期存款。目前,应付债券比重约为2.8%,较2010年上升了一倍多,主要受益于同业存单的发行,同业存单发行量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飙升,预计今年发行量将突破3万亿,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较为市场化,6个月期限发行利率与同期shibor利率并无大异,这项负债综合成本约为3.3%。近期货币基金规模大幅增加,也有助于助推同业存单发行。
因此,银行表内负债成本总体下行,但基本与市场利率同步,其中表外负债成本下降是关键的影响因素。
再观察表外负债。自2014年降息以来,银行理财与同期市场利率水平开始拉大。降息后,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行,但银行理财利率却呈现一定的刚性,下降十分缓慢。一方面,是股市火爆下居民风险偏好回升;另一方面,是银行为满足居民高收益回报要求积极寻求高收益资产,打新产品、伞形信托优先端配资入市等成为银行理财达到高收益的法宝,理财远远跑赢市场同期固收类产品。但6月股灾后,7月打新暂停,资金回流债市,收益端才明显下行。目前,三个月期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4.3%,1年期为4.7%,目前1年国开为2.76%,10年期国开为3.76%,无法满足其大规模配置要求。因此,目前的理财仍偏好高收益信用债,其配置利率债只是以套息交易为主。在供给大规模增加背景下,利率债仍需银行理财这个大户资金予以消化。因此,如果后期银行理财资金成本下降,利率债配置价值将会进一步凸显。
目前,利率市场化仍在继续,但风险偏好也在继续下降。继续降息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央行继续降息,风险偏好也在继续下降。在目前以“资产为王”的市场环境下,银行的业务模式或将从“负债决定资产”慢慢向“资产决定负债”过渡,风险资产定价的回归有助于银行负债成本的下行。
<p>(执笔:罗文波) |
上一篇:证券业前三季净利已达去年2倍下一篇:锦江股份定向增发募资45亿 全部用于归还借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