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回复: 0

[转载] 创新驱动发展 “新经济”突破的成都智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0 0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成都制造2025规划》提出,既要把握做强的方向,又要结合实际,补好2.0的课,加强3.0的推广普及,抓好4.0的示范应用,坚持走“高端高效、集约集群、创新驱动、联动融合、绿色循环”的发展道路,以“量质并举”为主线,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元支撑的格局,打造成都制造“升级版”。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经济”成为最热的关键词之一。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具体来讲,就包括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实际上,最近几年各地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兴产业,尤其是根据“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战略,规划编制自己的新经济道路,而成都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个样本。
3月1日,成都发布了《成都制造2025规划》,提出把握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方向,以量质并举为主线,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做大做强高端制造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优化发展空间,提升发展环境,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元支撑的发展新格局。
 万亿级城市的压力
2015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10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在“城市万亿俱乐部”中,无论是深圳、苏州还是北京、上海、广州都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速平稳增长阶段。而且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况下,客观要求成都适应新常态,进行调整转型。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就表示,任何一个城市或者地区都不可能长期快速奔跑,发达城市的发展空间逐渐饱和之后,必须转向创新驱动。
去年底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实现新作为。其中,创新发展直指成都发展动力问题,既是成都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依托城市的使命要求,也是驱动“十三五”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成都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罗蓉表示,未来五年,成都就是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攻方向,集成用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政策红利,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坚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发展新体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成都市经信委副主任黎邦华表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制造业发展已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不但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工业4.0”战略,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加紧布局调整,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对成都而言,面临着既要做大又要做强的双重任务。
为此,《成都制造2025规划》提出,成都必须紧抓机遇,更加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区域和产业分工体系,更加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更加主动瞄准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找准在中国制造新一轮战略布局中的定位,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多点多元支撑格局
《成都制造2025规划》提出,既要把握做强的方向,又要结合实际,补好2.0的课,加强3.0的推广普及,抓好4.0的示范应用,坚持走“高端高效、集约集群、创新驱动、联动融合、绿色循环”的发展道路,以“量质并举”为主线,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元支撑的格局,打造成都制造“升级版”。
战略目标上,按照“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实施大智造,推进大融合,融入大循环”的发展路径,经过10年努力,实现产业倍增、质量升级,总体规模进入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制造业强市行列。
步骤安排上,《成都制造2025规划》与正在实施的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相衔接,未来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到2017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万亿元;到2020年,突破2.6万亿元;到2025年,在2014年基础上翻两番,突破4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总量进入副省级城市前3位,成为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
围绕4万亿战略目标,《成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分层级推进产业梯次发展,形成多元支撑格局。其中,突出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稳定布局和市场空间的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产业,形成主体力量;加快发展有一定基础、市场潜力和符合产业导向的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形成新兴力量;优化发展起“压舱石”作用、需要加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食品、轻工、冶金、建材产业,形成稳固力量。
在空间布局方面,为承载4万亿的战略目标,实现产业集聚、配套发展,《成都制造2025规划》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优化空间布局,构建3大工业板块加N个县域工业园区的“3+N”工业空间布局体系,形成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其中,3大工业板块是指规划建设工业园区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承载重大产业功能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大创造”板块、“大智造”板块和“大城”板块,并同步推进周边城镇建设,形成现代产业新城;N个县域工业园区,是在有条件的二三圈层区(市)县,规划建设一批独立成片、产业清晰、产城相融、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并提升现有工业点发展水平,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成都路径的特点
实际上,全国不少省市都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行动方案,《成都制造2025规划》有什么不同之处?
黎邦华表示,我国制造业经过三十多年快速发展,已经确立了大国地位,迫切需要解决由大到强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对此指明了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等发展方向,这也是成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成都市来看,产业规模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仍处于中等地位(第7位)。因此,作为未来10年成都工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成都制造2025规划》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做强”要求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量质并举”这一主线,肩负起做大做强的双重任务,推动产业分层级梯次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国家发展方向、体现城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同时,“我们提出了"大产业、大园区、大智造、大融合、大循环"五大发展路径,既是原则方向,也是工作举措。”黎邦华表示。
<p>其中,发展大产业就是推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这既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成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打造大园区就是要推进大园区承载大产业,这既是发展大工业的需要,也是产城融合和集约发展的要求。实施大智造就是要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推进“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转变,这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的必然要求。推进大融合就是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融合,这是在信息技术带动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入大循环就是推进“引进来、走出去”,这既是国家战略导向,也是成都制造业拓展市场空间的自身需要。




上一篇:欧洲难民潮 见曙光?
下一篇:风险偏好下降 期债小涨盘局难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如需要(删违规/投诉/建议/赞助等)请联系

本论坛所有来帖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青山湖畔|南昌论坛立场。
网警提示:网络刷单是违法 切莫轻信有返利,网上交友套路多 卖惨要钱需当心,电子红包莫轻点 个人信息勿填写,仿冒客服来行骗 官方核实最重要,招工诈骗有套路 预交费用需谨慎,低价充值莫轻信 莫因游戏陷套路,连接WIFI要规范 确认安全再连接,抢购车票有章法 确认订单再付款,白条赊购慎使用 提升额度莫轻信,网购预付有风险 正规渠道很重要 如网民接到96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手机版|南昌530论坛

GMT+8, 2024-11-23 13: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