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回复: 6

【转载】回忆美好的70年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18: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转载,转自: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0783049】
回忆70年代

我生在70年代,在湖南常德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有我的快乐的童年和忧郁的青春,一个叫做汉寿的小县城,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我走过大江南北,去过很多地方,但,那里始终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尽管那里没有名山胜水、没有都市繁华,可我还是在心海的深处珍藏着它,怀念着它,因为我的记忆是从那里开始的,因为我的成长是从那里开始的,还因为我的教育是从那里开始的,还因为我的根在那里.

        仔细算算,出生于70年代人,最大的应该39岁,最小的30岁。
  正如一首歌:“我们无奈,因为我们存在,我们存在实在是无奈,我们生于70年代。”
  
  70年代是个淳朴的年代,而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更是由一个淳朴的年代进入一个信息时代。而这代人有人平步青云,有人怀才不遇,有人欢笑,也有人哭泣,他们在生活中承受不同的压力,感受着不同的遭遇。其实,和其他年代出生的人也没什么不同,只是生活对我们来说,有了太大的变化。
  
  一起来回忆我们曾经的故事,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曾经吃过的零食,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一点点长大的。
  
  还记的那个时候的爆米花吗?一个老头背着一口葫芦样的黑锅,那个时候,他是最受欢迎的魔术师;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棉花糖,那是最不可思议的小吃,5分钱一团,一小勺糖,一团团棉花就出来了,棉花能吃,还是甜的;那种红黄铁罐的麦乳精和长江牌奶粉,就是那时的大众化营养品了,经常背着父母偷偷干吃还不冲水,还记得麦乳精和现在的麦片味道有点象;过年时才能盼到那种用面粉和糖做出来的蛋卷;你还记得那时的芝麻糖吗?还记得泡泡糖吗?长长的一条,用一半红一般白的纸包着,上面还有小姑娘在吹泡泡,记得那个泡泡糖是上海生产的,5分钱一块,在大大泡泡糖出世以前,那绝对是个大哥大。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零食还有“糖豆”,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我所接触的算是最早的个体户),手摇拨浪鼓边走边叫卖:“卖糖豆儿的来嘞”,很多向我一样的小伙伴,就像听到紧急集合的命令,准能第一时间冲出院门围上他的小木箱子,木箱盖子打开,上边用松紧带儿勒着几排男人抽的香烟:大前门、大红灯、秋叶、渭河、古马等现在已经消失的品牌(当时可是家喻户晓的),箱子里的东西有做针线活的钢针、线、纽扣,扎头发用的皮筋儿等等,这些我们根本不关心,最让我们惦记的就是瓶子里装的“糖豆”:五颜六色的,一小瓶一小瓶的,里面有个小勺,勺子上面有个小动物或戏剧人物;还有鸡蛋片,梨膏糖,至于还有一种叫江米糖的,现在不多见了,当然这些东西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不能用“普通”两个字来形容了。可能有些东西他们甚至没有见过,但在我们小时候确实很受欢迎的。除了糖豆,葵花籽也是当时很时髦的主要休闲小食品,尤其是播放露天电影时,谁的家长要是给自己的孩子买了葵花籽,那应该是很炫耀的事情了。尽管没有现在“洽洽”瓜子的精美包装,只是用一张废书纸简单的把瓜子卷成一包圆锥形状,我们依然很满足,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躺在大人的怀里看着似懂非懂的电影,觉得幸福极了!
  
  除了这些,值得我们回忆的还有很多很多,还有一些和现在比起来非常单调但又陪我们度过童年的卡通片。
  
  来自日本最早的《铁臂阿童木》,片中聪明的阿童木对当时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人们在记住阿童木的同时,也记住了日立牌电器,从那个时候起,以日立为代表的日本电器就和阿童木一起走入了千万个中国家庭;跟着来的就是《森林大帝》;小女孩们最爱的《花仙子》;聪明的一休,善良的小叶子,卤莽的新佑卫门,和蔼的长老以他们充满哲理的动人故事深入人心,孩子们纷纷以一休作为自己的榜样,这部卡通片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温馨的回忆。相信你一定还记得阿滋猫,不过《蓝精灵》里你能说出几个呢?蓝爸爸,蓝妹妹,聪聪,蓝蓝,苯苯,厌厌,乐乐,健健,爱爱,美美,有爱做蛋糕的蓝精灵,有爱做木匠的蓝精灵,有爱吹小号的蓝精灵,有爱照镜子的蓝精灵,他们都非常可爱,非常聪明,而且有着非常值得学习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时候幼儿园听得最多的是“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象蜜蜂一样勤劳;从 “我在马路边检到一分钱,把它交到民警叔叔手里边”开始,到“小燕子穿花衣”;到“泥娃娃”;到“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到我们的少先队歌;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这样的歌曲,伴随我们一点点成长起来。
  
  70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后一拨男女生心里明明有好感却故做嫌恶状在课桌上划“三八”线的人;是最后一拨开会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人;是最后一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是最后一拨赖在别人家看电视死活不肯回家,有过被父母训斥经验的人;是最后一拨“六一”节还必须找齐白衬衫蓝长裤的人;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玻璃球、拍黑白照片爱穿带红领章的公安服、揣着煮好的熟鸡蛋春游的人;是最后一拨用过粮票、油票、布票、拎着瓶子打酱油灌醋的人;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却始终搞不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的人;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人;是最后一拨看小人书的人,厚的2分钱,薄的1分钱;是最后一拨男孩子喜欢滚铁环、女孩子喜欢跳皮筋时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人;是最后一拨每天存一分钱,指望小学毕业能去看天安门的人;是最后一拨在写作文时会写着“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人;最后一拨当年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真的练成“晴空霹雳”抢走中国女排五连冠的人,是最后一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泪唱小虎队那首《再见》的人; 最后一拨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卡通片的人,《九色鹿》,看一回感动一回,《大闹天宫》,让我们初具审美的情趣;只要你生于70年代,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对这些产生共鸣。
  
  转眼间,我们背着书包上小学了,没有现在的父母亲的亲自接送和千叮万嘱,天还没亮的时候,就三三两两的手捧蜡烛头儿当手电照着上学校去的泥土路,“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如果我没记错,《上学歌》就是我们上小学学的第一首歌曲。那时候学校门口有很多无证摊贩,什么都有卖的,那种小的,遗像似的香港明星的照片,5分钱一张,翁美玲的最好卖,卖着卖着还真的成了遗像,估计那就是最早的盗版。
  
  那时候还有《中国少年报》(我订阅的第一份报纸)、《小主人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故事大王》等等一些杂志,流行拍洋画,还有一种印花纸,沾点唾沫就能印出图案,非唾沫不可,干净的水还不管用。男孩子喜欢滚铁环,女孩子喜欢跳皮筋。出生在70年代城里的人,家中姐妹一般2-3人,农村稍多一点,大的不肯带着小的玩,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腿就跑,小的在屁股后面一边哇哇大哭一边跟着撵。当然,70年代末期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这种待遇。
  
  上了小学,没多长时间,我就加入了少先队,少先队队歌还记得吗?还记得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激动的心情吗?还记得我们为了把洗干净的红领巾烫平整,用盛满热水的搪瓷缸或玻璃罐头瓶充当熨斗的认真劲儿吗?
  
  
  那时,没有现在学校里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械和健身器材,踢毽子、跳绳、跳远等几乎不用器材的锻炼方式是最普遍的,对了,还有男孩子爱玩的“碰拐”游戏:双手抱起一条蜷起来的腿,用膝盖当进攻的武器,另一条支撑腿当战车,向前和别的伙伴冲杀,不管是倒地输了还是赢了,都感到很过瘾,拍拍身上的泥土,接着再来!
  
  “第六套儿童广播体操,现在开始……”能让你回忆起学校时的生活吗?那个时候,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培养革命接班人,你还记得儿童广播体操是怎么做的吗?如果你愿意,还可以重新温习一下。
  
  当我们慢慢成长起来,我们的国家也开放了,我们听到很多来自国外和港台的音乐。而这个时候,小虎队伴随我们度过了中学的生活,“把你的心、我的心,连起来、串一串,串一棵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我们已经步入了青春期,随心所欲的跟着感觉走,比任何一代更宽容、更随和,也更冷漠,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一代人头一次不再赋予自己生存与高尚的目的,没有为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奔走的焦虑和悲壮,也没有领导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受难人民的伟大志向,甚至没有重建价值体系,寻找心灵归一,在张扬自我和理性重扬之间找到一个合理中央的热情。认同人性的平庸,理性力量的有限,不再试图改变世界,而倾心于营建自己的世界,没有了中国知识分子最明显的特点: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敏感心理,是我们这一代理解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头音乐是从大西北刮过来的--《信天游》,也许现在被RAB音乐包围的年轻人已经忘记了这样的音乐,但是这样的音乐却伴随着我们70年代出生的人走过了青春懵懂的时期,因为这样的音乐赋予了我们发泄愤怒的力量。70年代出生的人喜欢过《信天游》,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喜欢过张行的《迟到》,也喜欢过朱小林的《那年我十七岁》,再后来,是费翔、齐秦、谭咏麟、张国荣,看港台录像,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这些我们都曾经痴迷过,腰里别着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在学校被老师和同学搜过书包,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回忆我们那一代,那一个70年代,那个年代的人儿,那个年代的事儿,回忆真好,70年代--我们生在那个年代!




上一篇:国家强制标准
下一篇:我的感受
发表于 2011-12-7 19: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小的也应当是32岁吧~~
发表于 2011-12-10 2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无奈,因为我们存在,我们存在实在是无奈,我们生于70年代。”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3: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帖由 冰河3128 于 2011-12-10 20:46 发表在 2

【转载】回忆美好的70年代

【转载】回忆美好的70年代

我们无奈,因为我们存在,我们存在实在是无奈,我们生于70年代。”
是啊,我也是生于公历72年元月份,我的童年及学生时代和现在相比,有一股说不清楚的感觉;
很小的时候,我和玩伴们在大马路(现在的320国道)上玩耍,可以躺在沥青路面上一上午也没有一辆汽车驶过;
和玩伴们在大马路边的酸枣树下用石块打下酸枣来吃,味道不错,多么的快乐自在;
每天放学后都会在路边的小商店里看一看、坐一坐,看着大人们买盐买醋,商店一角还摆了一排半米多高的在今天看来很古董的陶瓷罐,一罐装着酱油,另一罐装着五加皮;
经常放学后还要拿着小竹篮和小铁钩去田野里钩些野菜回来给家里养着的兔子吃,长着雪白皮毛和一双红眼睛的兔子是那么的可爱;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住的平房,在白天大门不锁,门前都有自己的小菜园;
还想回忆更多,只是有的清晰有的依稀……

                [ 本帖最后由 我爱珠穆朗玛峰 于 2011-12-11 13:24:37         编辑 ]
发表于 2011-12-12 13: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80后 90前的我  毫无压力的飘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8: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帖由 楚楚1989 于 2011-12-12 13:31 发表在 4

【转载】回忆美好的70年代

【转载】回忆美好的70年代

80后 90前的我 毫无压力的飘过。。。
是啊,80后90后真幸福,还有可能是富二代。
发表于 2011-12-13 12: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帖由 我爱珠穆朗玛峰 于 2011-12-12 18:17 发表在 5

【转载】回忆美好的70年代

【转载】回忆美好的70年代

是啊,80后90后真幸福,还有可能是富二代。
那我不是富二代。。。不过,你的崽倒是富二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如需要(删违规/投诉/建议/赞助等)请联系

本论坛所有来帖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青山湖畔|南昌论坛立场。
网警提示:网络刷单是违法 切莫轻信有返利,网上交友套路多 卖惨要钱需当心,电子红包莫轻点 个人信息勿填写,仿冒客服来行骗 官方核实最重要,招工诈骗有套路 预交费用需谨慎,低价充值莫轻信 莫因游戏陷套路,连接WIFI要规范 确认安全再连接,抢购车票有章法 确认订单再付款,白条赊购慎使用 提升额度莫轻信,网购预付有风险 正规渠道很重要 如网民接到96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手机版|南昌530论坛

GMT+8, 2024-12-23 06: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