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1. 成分没搞懂
保养品中的化学成分,翻译成中文都颇为艰涩,更别提英文,消费者往往懒得看。但关键性的成分标示,通常能帮助你了解是否吻合皮肤此时需求。
多看些美容杂志或上网吸收关于成分的知识,才不会买了自己肌肤根本用不着的保养品。
保留标示产品的商品外包装,让皮肤科医师帮你判断,也是个方法。
2. 添加浓度打折扣
在保养品中添加的有效成分,若浓度不高,能发挥的护肤功效,当然大打折扣。
举例来说,根据卫生署新规定,美白产品只要有效成分浓度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就无须标示浓度。以维他命C为例,0.1%和2%的浓度都在许可范围内,但效果却可以相差好几倍。
如果保养品的成分标示对了,肌肤却不如预期效果,或许浓度上的多寡是个关键。
3. 肤质定位不明
可别被化妆品厂商“外干内油”、“外油内干”的模拟两可说法搞混,皮肤科医师提出纠正,皮脂腺分泌是在整个肌肤的最外层,所以根本没有“外干内油”的肤质。
问题大多出在“外油内干”的困扰上,原本属于干性肤质,却因后天的异位性皮肤炎、或荷尔蒙变化,影响油脂分泌变多,至于干燥则是表皮角质层的问题。
找出发炎的原因加以避免,做好轻度保湿,效果更胜特地去买抗敏感、或错用控油保养品。
4. 期待超过效果
不少消费者对保养品能发挥的效果,想的过分美好,而忽略了护肤其实应以预防、减轻为主。
保养品能淡化细纹深度、却无法完全除皱;能消炎轻微局部痘痘、却无法治疗严重且大面积的发炎痘痘。能美白、提升肌肤明亮度、淡化斑点,却无法白到超乎原本肤色极限、也不能让斑点全面消失。
另外,保养品通常得执行2~4周最有效,之后等肤质状况改善了,通常会面临“停滞期”,不是失去效果,而是肌肤已经进步到此罐保养品能作用的极限了。
|
上一篇:洗脸守则让皮肤迅速变好下一篇:六大美白习惯 肤色靓丽白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