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本帖最后由 月光下的倩影 于 2012-11-19 12:01 编辑
白菜收购价仅为6分钱,农民卖得亏本;而从超市买一棵白菜的价格则要涨上几十倍,市民抱怨吃不起。农产品市场无论是信息还是议价权都存在严重的不对称,菜农过于弱势,对市场判断容易出现偏差;流通环节也是市场的参与主体而并非公益机构,不该成为菜价上涨的元凶;同时蔬菜种植走产业化、品牌化路线没错,却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困难…
市场信息不透明 菜农种菜很迷茫
北京河北山东等地蔬菜今年大丰收,但菜价狂跌,很多农民种菜成本几乎都收不回来。在山东潍坊一家蔬菜交易大厅,白菜批发价是每斤1毛2,而从农户手中收购的价是6分钱。现在很多农民干脆放弃收菜,外出打工挣钱,很多白菜烂到地里。
收购价、批发价、零售价的实际偏差
很多网友都会认为,明明在超市买到的白菜价格都在2元以上,为何会有农民白菜只卖6分钱的现象?
值得注意点的是,6分钱只是收购商(菜贩子)从农民手里收购白菜的价格,随后菜市场的批发价也仅仅有几角钱,但到了超市的零售价则已经翻了几十倍。以北京为例,11月17日,新发地批发价为0.8元/公斤,顺鑫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则最低为0.36元/公斤。而朝阳区的白菜价格已经涨至2元/公斤。其他城区的价格也在1.5-1.9元/公斤。
所以,不是白菜的供给大于需求,造成白菜价格过低,只是收购价、批发价和零售价三者之间已经发生了几十倍的变化。而这两端的菜农和消费者都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菜农赔钱种菜,消费者则感到沉重的生活成本负担。但也不能指责超市、菜市场涨价太大,这其中的人工成本、物业成本、运输成本等都已经包含在了其中。
分析一般认为是菜农盲目跟风种植,缺乏对市场走势的精准判断。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河南、山东的菜农,几乎不可能知道北京超市里什么蔬菜最热销。菜农之所以加大白菜的种植规模,是因为今年上半年白菜价格大涨,收购商传递出这个信息之后,菜农才会加大了白菜的种植量。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而且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农产品流通需要经历三四级甚至更多的经销环节,农户几乎全部依赖传统的一级经销商上门收购。如果没有一级收购商上门,菜农无论是销售还是种植,都会显得迷茫无所适从。
但显然错不在收购商身上,他们只是市场参与的一个环节而已。市场的供求肯定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性,当超市等销售终端通过几层收购商传导到菜农这里时,无论是时间的及时性还是信息的准确性,都已严重迟滞和不对称。一旦收购商对市场行情判断出现偏差、传递出错误的市场信号,则极有可能让菜农来年血本无归。
菜农没有议价权 菜贱菜贵都受伤
菜农的弱势不仅仅在信息不对称上,还有议价权。收购商如果不上门收购或者故意压价的话,菜农也毫无还手之力。即使菜价上涨,处于整个环节最底层的菜农也难从中分得一杯羹。
商务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也在搞“农超对接”,这本来可以让流通环节的费用极大降低,并使农民从终端销售商这里得到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但在执行中往往会出现超市的“门槛”过高,农药含量、蔬菜规格很难达标,即使达标之后,供应量又面临不足。而且超市也会存在刻意压价,而使得“农超对接”很多时候沦为政绩、面子工程。
|
上一篇:台湾进口 特鲜炼奶起士饼干(32包) 加钙营养早餐 600g 11元 休闲零食全店特价下一篇:畅游港澳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