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除了随着大盘在5000点上下持续震荡,两融余额增速明显放缓外,不少“两融巨无霸”的个股亦被券商调出融资标的。” 中国平安这一被市场称作“两融巨无霸”的标的证券,已经成为了首只触及“两融天花板”的个股。
5000点关口,大盘横盘状态启动。与此同时,市场融资增速亦逐渐放缓。数据显示,自6月2日起截至9日,两融余额单日增长额开始从300亿元下降到百亿元级以下。期间,还有因融资偿还额压过买入额,而出现单日净买入额为负,两融余额负增长的情形。
而从近期券商的种种举动来看,两融杠杆实际上受到了券商的主动调控。
其中,中国平安(601318.SH)作为5月的“两融交易王”先后被申万宏源(000166.SZ)、兴业证券(601377.SH)、齐鲁证券等券商调出两融标的,暂停融资买入。该举动被认为是两融业务整体空间已显不足的表现,个股触顶两融天花板已成为不争事实。此后,6月4日,国盛证券直接将创业板调出融资融券标的,6月5日,中信证券(600030.SH)发布通知,调整信用账户持仓集中度实时控制指标,防范和化解融资融券业务风险。
多位受访券商人士指出,随着牛市冲高到5000点大关,“杠杆牛”的效能越发激进,券商对两融业务变得愈加谨慎。
两融天花板渐近
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沪深合计融资融券余额为21861.1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长112.84亿元,而6月8日到12日,这五个交易日的增长额度分别为58.35亿元、-33.4亿元、145.69亿元、197.46亿元、297.91亿元。反观这几个交易日的沪指波动情况,6月2日沪指问鼎4900点再向上冲击时,两融余额增速开始放缓。而在6月5日沪指首度站稳5000点时,当日融资偿还额高于买入额,而出现单日净买入额为-38.23亿元,整体来看,两融余额当日出现负增长。
除了随着大盘在5000点上下持续震荡,两融余额增速明显放缓外,不少“两融巨无霸”的个股亦被券商调出融资标的。
5月31日,申万宏源将中国平安调出融资标的。随后,兴业证券6月1日发布公告,将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兴业银行三只个股调出两融标的。
“证监会要求单一客户、单一个股的两融金额占券商净资本的比例需要符合证监会的规定。据此,券商一般内部会有两融业务的相关风控规定,例如单个标的证券融资额不能超过该券商融资总量的5%,一旦越过该调控线,则需要暂停标的个股的融资。”一位西南地区券商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提及,不过其同时表示,5%的调控线规则并非政策指标,所以每家券商的比例并不一致。
申万宏源的说法则直接论证了这一观点,“此次将中国平安调出融资标的,主要是申万宏源的融资额度已超该公司净资本的限制,出于风险考虑,不得已需要调整部分标的证券的买入。”
中国平安这一被市场称作“两融巨无霸”的标的证券,已经成为了首只触及“两融天花板”的个股。
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3月11日到6月11日,中国平安两融余额达到505.83亿元,位列所有券商交易数据统计榜单的第一位,较第二位的中信证券整整高出120.68亿元,较第三位的海通证券(600837.SH)、219.28亿元的两融余额,高出两倍有余。仅从融资余额来看,情况亦相同,中国平安以504.34亿元位居榜首,超出中信证券近120亿元,超海通证券近两番。
更有数据显示,中国平安5月份两融交易量高达494.86亿元,而5月份仅20个交易日。换言之,中国平安5月的单日两融成交额达到24.74亿元,占其A股单日160亿元成交额比例已达15%。
“中国平安并非个例,这只是两融快速增长后,天花板渐近的连锁反应。”某券商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平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兴业银行、中国重工(601989.SH)等重要标的依次处于‘触顶’边缘(注:从Wind统计数据来看,按照个券交易榜单,上述标的分别为前五席)。”如其所说,在中国平安“触顶”之后,接连被调出融资标的的还有中信证券、兴业银行等两融体量靠前的多只标的。
调控成“新常态”
在两融体量较大的个股标的逐渐成为“触顶黑名单”的背景之下,上述西南地区券商人士提及,还需要更深入地看待券商调出这些标的的“被动”,“虽然不少券商已经在不断融资加杠杆、充足净资本,但两融业务增速太快,如果这一速度不变,个股触顶之后,或将是整体业务的触顶。”
事实上,在两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证监会对于两融的风控一直没有放松。在2014年,证监会举办的关于融资融券的相关问题回复中,“单一客户融资(或融券)业务规模不能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的5%;单一标的股票的融资余额(或融券余量)不得超过该股上市可流通市值(或上市可流通量)的25%”等硬性指标和规定,作为融资融券目前主要的风险控制机制被重点提出。
而今年5月初,证金公司总经理聂庆平建议两融余额不得超净资本4倍。这也被券商提上议程,纷纷主动自查两融“天花板”。
目前两融余额前三的券商分别为广发证券(000776.SZ)、银河证券和海通证券,截至今年5月的两融余额分别为1488.52亿元、1382.45亿元、1271.53亿元,而对应的广发证券截至2014年年末净资本为326.64亿元,中国银河证券则为254.62亿元,海通证券为371.1亿元(注:按照证监会提出的净资本基本计算公式,净资本=净资产-金融资产的风险调整-其他资产的风险调整-或有负债的风险调整-/+中国证监会认定或核准的其他调整项目),若按照上述4倍净资本的“两融天花板”计算,广发证券、银河证券明显已经“越顶”。
而另有数据显示,华福证券、中信证券(浙江)、华泰证券(601688.SH)、安信证券、齐鲁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600999.SH)、中信证券(山东)等同样已经“越顶”。
实际上,在这一数据之下,券商主动调控两融业务的大幕已经拉开。
6月4日,国盛证券将创业板全部个股统一调出融资买入标的,成为首家将创业板全部调出融资买入标的的证券公司。同时,继申万宏源、国盛证券、兴业证券等券商之后,国泰君安6月8日发布通知称,对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名单及折算率进行调整,同时将21只股票调出融资标的。
紧接着,6月9日,广发证券、银河证券亦集中发布关于调整提高两融业务的保证金比例,并对持仓集中度提出了要求,在个股方面则普遍降低了折算比率。
其中,广发证券宣布自6月10日起,对信用账户单一证券持仓集中度实时控制指标进行调整。对于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不高于180%的,买入或者融资买入委托成交后客户所持有的该证券市值占信用账户总资产的比例不得高于30%;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高于180%但不高于280%的,买入或者融资买入委托成交后客户所持有的该证券市值占信用账户总资产的比例不得高于50%。
而银河证券亦表示为进一步有效降低两融交易市场风险,决定自2015年6月15日起,对信用账户单一证券集中度指标进行调整,调整如下:投资者有未到期的融资融券负债,当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80%时,所持有的单一证券的价值占信用账户证券总市值的比例不得超过60%,达到指标控制上限时,由交易系统实时限制该只证券的新增融资买入、担保品买入或担保物提交委托。
<p>这两家两融余额排名靠前、业务体量已经超出净资本4倍的券商做出上述调整,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信用账户的实时管控指标调整是顺应政策之举,降低折算比率亦是大势所趋。“随着两融业务不断加码,触顶、越顶的时刻已经来到,券商的两融调控将成为新常态。”上述西南地区券商人士提到。 |
上一篇:巡视组:宝钢有领导“靠钢吃钢” 利益输送问题严重下一篇:煤炭整合基金被指乌龙消息 行业整合自救确成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