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0|回复: 1

[分享] 宋蒙大战之阔端攻四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7 22: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作者  邹重华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 AD)初,蒙古窝阔台汗集结蒙古、西夏、吐蕃及投降蒙古的汉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大举南侵宋朝。蒙古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窝阔台第三子阔出率领,入侵襄汉;另一路由窝阔台次子阔端等率领出征四川。  

    阔端一军以四川为进攻目标。端平二年秋,蒙军前锋自凤州入,宋军不能抵御,蒙军遂西捣河池,八月十五日,宋统制波庆战死于河池。蒙军进至距沔州九十里的西池谷。众议欲退保大安,关外四州安抚司公事兼知沔州高稼向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建议坚守沔州,以防蒙军长驱而前,深入蜀地。赵彦呐表面上应允,但还是撤向了内地,而留高稼守沔州。戌守石门、七方关一带的权利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曹友闻知沔州不可守,曾劝高稼移保山寨,而自将所部助之,高稼以死守沔州相答。沔州陷落,众拥高稼出避,为蒙古骑兵四集围之,高稼殉难1 。赵彦呐率军进屯青野原,被蒙军包围。曹友闻先遣其弟曹万领兵乘夜由间道趋青野原增援,自己率精兵随后赶到,乃解围2。

    盘踞于巩昌(今甘肃陇西)的秦巩豪族、原金便宜总帅汪世显,于金亡后数次请求归附于宋,制置使赵彦呐曾为之向宋廷“力请数四”,时相郑清之“亦讫不从”3。 阔端率军包围巩昌,遣按竺迩招降汪世显,十月四日,汪世显投降,阔端即令其随同攻宋。此后汪氏家族在宋蒙(元)战争中为蒙古尽力,战功显赫,给宋以很大威胁4。

    阔端招降汪世显后,遂以大队蒙军攻大安军,曹友闻遣军分守鸡冠隘(今陕西宁强东北)和阳平关这两个军事要塞。蒙军先突至阳平关,被宋军击退。曹友闻估计蒙军将转攻鸡冠隘,即派忠义总管陈庚及时当可率军争援。二军接战,异常酷烈,以致“蹀血十余里”。蒙军严重受挫,只好退兵5。  归附蒙古不久的汪世显参加了攻大安的战斗,杨奂所撰《汪义武公神道碑》记汪世显“未几凯旋”,显系不实之词。有论者将汪世显降蒙古的时间系于大安军之战以后6,  实为误记。又《元史》卷155《汪世显传》将蒙古端平二年和三年两次攻大安军误合为一,乃因删削杨奂所撰《神道碑》不当所致。

    阔端军初次攻蜀受挫以后,于端平二年冬退出蜀边,但“尚留哨骑,出没并边,或伏草间以待麦熟7。”  这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蒙军进逼文州,声言报花石峡之仇,曹友闻遣全贵往援,全贵阵亡。但文州守臣李安国坚守城池,城得保全。蒙军遂合兵转攻阶州,知州董鹏飞虽坚守拒战,但因孤立无援,城于十二月二十日被攻破,董鹏飞全家殉难,蒙军屠其城8。  端平三年(1236)春,四川制置司调曹友闻部下忠义总管时当可知天水军,时当可自大安排兵出关赴任。三月十九日,时当可率兵劫蒙军营寨,斩杀大量蒙古兵。第二天,大队蒙军乘其跋涉初至,跟踪追击,时当可战死,全军覆没。四月,西和州总管陈禹提兵巡屯,遇蒙军于赤菜谷,力战来敌,被俘杀。董鹏飞、时当可和陈禹皆为南宋西陲“才勇之人”,他们的阵亡,使南宋士气大受影响,同时也预示着蒙军对四川的大规模攻势又将来9。

    这时四川边地兵不足三万,粮食储存也有限。曹友闻得谍者报,蒙军欲以端平三年八月入寇10。果然,端平三年秋,阔端率蒙军再度大举攻入四川,另分兵讼宗王穆直等往西走阴平道11,期会于成者,以按竺迩为先锋12。  

    曹友闻时引兵扼守于仙人关,谍闻蒙古纠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等军队,号称五十余万来攻。曹友闻对其弟曹万说:“众寡不敌,岂容浪战,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阔端军自八月三日入大散关,先遣军攻武休关,击败宋都统李显忠军,遂入兴元,欲攻大安。赵彦呐檄令曹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曹友闻驰书回复赵彦呐说:“沔阳(即沔州),蜀之险要,吾重兵在此,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又有曹万、王宣首尾应援,可保必捷。大安地势平圹(旷),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曹友闻的看法与此前高稼的观点相同,但赵彦呐不以为然,强令曹友闻退守大安。

    九月九日,曹友闻被迫自沔州撤往大安。曹友闻知止有鸡冠隘一堡可守,遂命其弟曹万、曹友谅率兵一万守鸡冠隘(山),下令大开阳平关以诱敌。曹友闻则自带精兵一万渡嘉陵江北上,绕出敌背以出奇兵,内外夹击蒙军。二十二日,蒙军哨马先至阳平关前,见关门大开,无人看守,遂入关门,为宋伏兵斩杀。既而大队蒙军至,曹万等麾兵与蒙军大战于阳平关外,鏖战一日,宋军退驻鸡冠隘。蒙军遂环堡挖堑濠,并排木数层以围之。二十七日,曹友闻得知蒙已攻下大安城,遂挥军转头南下,冒着大风雨前进,分三道攻入蒙古军营,连破其营寨,转战至晚,直入阳平关。蒙军不及防备关外方面,又因尽入颤帐避雨,故被宋军杀死甚众。曹万知曹友闻军至,遂出隘口会合。内外两军与蒙军殊死战,血流遍野。此前,思、播田氏、杨氏少数族军队曾驰援大安,被蒙古汪世显部击退13。  二十八月黎明,蒙军大增,乃以铁骑四面围绕,分骑为百十队,更迭冲突南宋军阵。宋军鏖战至夜,无法破围,曹友闻、夏用等诸将皆死,曹万仅艳阳天五百余人,突围退入鸡冠隘。此时隘内已无粮,二十九日黎明,曹万率军突围,转战至龙门,曹万、刘孝全等战死,扼守七里堡的张宣亦中箭身亡。

    大安军战役,宋蒙两军经过二十天的激烈争战,以曹友闻全军覆没而结束。蒙军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泉(即阳平关)之下,白骨山积。蒙军打扫战场,得曹友闻“遍身胆”旗及其尸,方知其已阵亡,皆相庆贺。曹友闻进士出身,曾任天水军教授,因边功而被制置使旌以“遍身胆”大旗。与蒙军战,屡获胜捷。汪世显素服曹友闻威望,赞叹曰:“蜀将军真男儿汉也!”并励礼祭之。曹友闻以一儒将能得敌手如此赞赏,足见其英勇善战。当宋军被围,伤亡惨重之时,诸将曾劝曹友闻说:“军虽战没,然杀敌亦过半,将军曷若突围而出,以图后举。将军身在,敌决不敢入蜀。”于此亦可见宋军将士对曹友闻之崇敬。可惜曹友闻受制于无能的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当时曹友闻就叹曰:“武休出奇,前既失机,沔阳坚守,今又掣肘。以此误蜀,蜀必亡,吾与俱亡矣。”当曹友闻一军与蒙军苦战之时,赵彦呐却自逃遁,竟不遣援。曹军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被歼灭,蜀口防线瓦解,蒙军遂长驱入蜀14。  

    十月一日,蒙军前哨至朝天隘(今四川广元东北朝天镇),十月七日攻占利州。宋将王连以重兵守剑阁,蒙古将郝和尚拔都率敢死士乘夜破关15。  阔端军沿嘉陵江而下,于十月十日至阆中。又分军为三道:一支渡过嘉陵江往西,于十二日入普城16;  一支继续沿嘉陵江而下,于十三日抵达顺庆(今四川南充);另一支“由新井(今四川南部县西)、盐亭(今四川盐亭)而东(应为西——引者)者”,战败宋军,于十六日入潼川(今四川三台)17。  三道蒙军向成都进发。

    穆直所率西路军,攻破宕昌(今甘肃宕昌),残毁阶州,攻至文州(今甘肃文县)。知州刘锐和通判汝芗(一作乡)率八千军民与蒙民昼夜搏战,终因援绝,水源又为蒙军切断,城被蒙军攻破,军民死者五万余人18。  蒙军沿途招徕吐蕃酋长勘陀孟迦等十族,经石泉军(今四川北川县西治城)南下,在成都附近与阔端军会合19。  

    十月十七日,蒙军至怀安军金堂县(今四川金堂县西城厢镇,为成都市远郊),哨马渡过沱江。十八日下午,蒙古三百骑兵至成都城北驷马桥(今地名同)。成都戌军大部分早已调往蜀边,时城中剩下不到七百人。成都太平日久,市民不识兵革,忽闻有军至,还以为是溃兵。蒙军亦打着宋将李显忠的旗号,伪装成宋军。驻守成都的四制置副使丁熵亦以为是溃卒,乃以旗榜招之。蒙军沿城墙至大东门入城。十九日,蒙古兵往来城内,“居民皆纵观”。至晚,有数人于一小巷内擒杀一骑兵,市民们方知是蒙古兵。市民们有的执梃与蒙古兵搏斗,或以棹椅拦截街巷,这一小股蒙军复出屯城外。二十日,蒙军再入城,居民皆闭门不出,有的举家自缢,有的举家自焚。丁熵率兵夜出城南,与蒙军战于石徇街,部众散尽,复退入城中,率其亲信侍从数十人与蒙军巷战而死。二十一日,制置司参议王栩犹召集军民抗击蒙民。二十四日,各路蒙军齐集成都,自东门入城。阔端入坐府衙文明厅,令卜者占吉凶,占卜结果,卜者谓,“民心不归,成都是四绝死地,若住,不过二世,不若血洗而去。”阔端遂大书“火杀”二字,蒙军将城中居民尽行杀死,并焚毁了成都城20。  

    蒙军残毁成都后,遂四出攻掠。十月二十七日抄眉州(今四川眉山),二十九日焚毁青神县(今四川青神)。十一月一日进嘉定府(今四川乐山)21。  在川西方面,蒙军蹂践邛、蜀蜀、彭、汉、简、永康等地,“西州(川)之人十丧七、八”;川东方面,扫荡重庆、合州、广安、涪陵、忠、万、云安、梁山、开、达等地,“夔峡之郡县仅存四、五”。连同蒙军入蜀所破之川北诸城,四川大部分地方为蒙军所蹂躏,破坏十分惨酷。时人吴昌裔形容说:“昔之通都大邑,今为瓦砾之场;昔之沃壤奥区,今天膏血之野。青烟弥路,白骨成丘,哀恫贯心,疮疽满目。譬如人之一身命脉垂约,形神俱离,仅存一缕之气息而已22。”  元人袁桷写道:“余尝得《三卯录》读之,蜀祸之惨,诚忍言也。夫朱神孙死而复生也,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神孙尸积于下,暮刺者偶不及,尸血淋漓入神孙口。夜半始苏,匍匐入林,薄匿它所。后出蜀为枢密使,尝袒视人,未尝不泣下。贺靖权成都,录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23。”  一百四十万之数显系夸大,但由此可见蒙军在成都等地杀了不少的人。阔于“火杀”成都之后,留下塔海、汪世显等部分蒙军在四川继续攻掠,而自率大军北返。




上一篇:宏雅海马 2011款丘比特新“装”上市
下一篇:4步遮住你的痘痘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22: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
1 《宋史》卷449《高稼传》;《昭忠录》“李冲等”条
2《宋史》卷449《曹友闻传》
3《宋史》卷413《赵彦呐传》
4 《元史》卷121《按竺迩传》;杨奂《汪义武公(世显)神道碑》,载《陇右金石录》。《元史》卷2《太宗纪》记汪世显于十一月降蒙古,误。
5 《宋史》卷449《曹友闻传》
5 见《宋元战争史》第46页及陈世松《蒙下定蜀史稿》第15页
6 吴昌裔《论三边防秋状》“贴黄”,载《历代名臣奏议》卷339
7《昭忠录》“全贵、董鹏飞”条;吴昌裔《论项容孙转官加职未当状》,载《历代名臣奏议》卷189。7 8《昭忠录》记蒙古这次进攻在绍定辛卯(1231),但据吴昌裔《论三边防秋状》,董鹏飞死于滋长端初次攻蜀退军以后,而《宋史•曹友闻传》记全贵端平初尚在世。故《昭忠录》有误。
9《昭忠录》“时当可、陈禹”条;吴昌裔《论三边防秋状》
10《鹤林集》卷20《边备札子》;吴昌裔《论三边防秋状》
11阴平道为入蜀要道,自今甘肃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由四川平武、江油等县,绕出剑阁以西,直趋成都。三国魏将邓艾进兵灭蜀,道出于此。
12《元史》卷2《太宗记》,卷121《按竺迩传》;杨奂《汪义武公神道碑》
13  杨奂《汪义武公神道碑》。《元朝名臣事略》卷6《总帅汪义武王》记:“丙申(1236),(汪世显)备前锋,进攻大理,安南田、杨诸蛮结阵来援。”大理乃大安之误,而田、杨氏系思州、播州人。
14 以上凡未特别注明者,均参见《宋史•曹友闻传》和《昭忠录》“曹友闻等”条。
15 《元史》卷123《赵阿哥潘传》,卷150《郝和尚拔都传》
16 即普成县,今剑阁南、阆中西、梓潼东北。《宋元战争史》第67页和《蒙古定蜀史稿》第21页记为普州城(今四川安岳)。普州元在顺庆以南,中路蒙军于十三日才至顺庆,而顺庆至普州距离较阆中至顺庆还远,故蒙军绝不可能于十二月到达普州。
17 《鹤林集》卷20《论坏蜀四证及救蜀五策札子》
18 《元史》卷121《按竺迩传》;《宋史》卷449《刘锐传》,《王栩传》;《昭忠录》“刘锐等”条
19《元史•按竺迩传》,卷157《郝经传》;《鹤山集》卷31《督府书•知安吉州获左史(重珍)》
20 《宋史翼》卷17《丁熵传》和《宋史》卷454《丁熵传》均记丁滴死事在“嘉熙三年(1239)”,误。吴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沿袭其误,见该书第550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又《昭忠录》“王栩”条称丁辅“昏庸无谋,哨马至阆,犹晏然”,蒙古兵至成都,又微仓遁。对丁辅颇有微词,与《宋史》和《宋史翼》所记大相径庭。《宋史翼•丁辅传》记:“时天下所称为正学直道者魏了翁、洪咨夔、真德秀皆重辅,而了翁尤契,尝曰:忠肝义胆,霜明玉洁,足以廉顽立懦,吾交文伯(丁辅字)二十年,真端人也。”可知《昭忠录》所叙不实。
21 《鹤林集》卷20《论坏蜀四证及救蜀五策札子》
22 吴昌裔《论救蜀四事疏》,载《历代名臣奏议》卷100
23《清容居士集》卷34《史母程氏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如需要(删违规/投诉/建议/赞助等)请联系

本论坛所有来帖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青山湖畔|南昌论坛立场。
网警提示:网络刷单是违法 切莫轻信有返利,网上交友套路多 卖惨要钱需当心,电子红包莫轻点 个人信息勿填写,仿冒客服来行骗 官方核实最重要,招工诈骗有套路 预交费用需谨慎,低价充值莫轻信 莫因游戏陷套路,连接WIFI要规范 确认安全再连接,抢购车票有章法 确认订单再付款,白条赊购慎使用 提升额度莫轻信,网购预付有风险 正规渠道很重要 如网民接到96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手机版|南昌530论坛

GMT+8, 2025-1-12 10: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