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大宗商品近一段时间的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供过于求,又碰上了世界利率周期中的美元预期。而大宗商品见底的信号,可能是美国解禁石油出口。
仰炬
大宗商品近一段时间的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供过于求,又碰上了世界利率周期中的美元预期。而大宗商品见底的信号,可能是美国解禁石油出口。
下跌主因:供过于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生产国和需求国。
商品市场的供需是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市场无形的手决定着商品价格,但是在中国却有着独特的大环境和市场参与者。
就业稳定是中国决策层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考量指标,而央企或地方国资背景的国有企业,相对市场经济而言,又是比较独特的参与者。正是由于这个宏观大环境和相对独特的市场参与者,使得目前总体过剩产能的大宗商品市场出清产生较大的困难。
相比终端消费议价能力弱的粮食、油脂油料等大宗商品,以黑色、有色、建材为主的大宗商品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各层次国企参与度较高,为了保证就业和资金流不断裂,价格跌跌不休,越亏越生产,造成全行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政府在产业供需不均衡上措施不力。单就钢铁产业而言,总体降产能缓慢。正常的去除落后产能推进的同时,各地各种理由新申报获批的新增产能基本完全覆盖去除产能。整体行业产能不减反增。市场预期悲观,残酷的价格战最后导致全行业亏损。最终造成国家财富和社会资源的严重消耗。
周期叠加:遇上世界利率、资本市场周期
1950年—2010年,美国利率在经历二战结束战后重建30年(1950年—1980年)震荡上升及1981年—2010年持续下降,构成一个完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1980年后,美国在经历了肯尼迪政府的扩张性财政、尼克松通胀及卡特政府减税后,GDP增速由约10%减速到5%平台,欧日GDP增速也均从约10%增速平台一步回落到5%左右。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大幅降低,由此出现了利率的持续震荡回落。大量存在于实体经济的资金由于经济的减速,产能过剩之后的去产能和去库存周期的开始,从实体经济撤出,进入了权益资产市场,1980年—1999年欧美乃至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股市出现了大幅上涨。其中道琼斯从1980年的1000点左右,上涨到了1999年10000点以上,纳斯达克则是从150点上涨到4000点,直到互联网泡沫崩溃。
之后,随着中国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逐步成为世界工厂,这些热钱进入了大宗商品市场炒作“中国需求”,由此大宗商品市场从2000年—2011年出现了历史性的大牛市。在此期间,国际利差套利资金蜂拥而入,央行外汇占款不断增加,相应的释放人民币不断推高房地产和各类成本,人民币不断升值,表现为典型的通胀特征。
近期在美联储加息升温、人民币贬值预期、政府基础投资放缓、出口增长乏力等背景下,以大宗商品价格作为先导的指标出现了持续大幅下跌。系统性的通缩预期在商品期货市场上集中表现为包括金银在内的所有商品大幅持续暴跌。11月23日出现大宗商品“黑色星期一”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当日美元指数短暂上摸100,更强化了上述预期。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央行后续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并合理运用多种金融工具释放流动性应对通缩是非常必要的。
见底标志:美国能否解禁石油出口
2015年9月1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1对19票,通过解除在美实行了40年之久的石油出口禁令法案。未来数周内,这项法案还将继续在国会内进行投票,以期获得参议院通过。目前普遍认为:通过的可能较大。因为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出口原油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美国财政和经济继续走强;另一方面将有效强化美元地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出口已经能够量产的页岩油可以实现前期巨额投资的良好回报。
由于国际原油市场已经形成寡头格局,根据合作博弈理论和实践,美国成为新增一方参与目前这个寡头垄断市场,不可能出现大部分舆论推测的简单竞争,即:竞相压低油价以增加出口,更多的将是合作。因为,这更符合所有产油国利益。
假设石油及相对库存较易出清的大宗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率先出现反弹,相应的社会整体物价反弹,甚至有可能逐步推动通货膨胀,这与美联储近年来不断暗示加息的逻辑又属异曲同工。目前工业品的全球产能过剩尚没有根本改变,而基础金属隐形库存又深不可测,因此,在全球经济减速大背景下,先推高短周期的农产品就成为必然选择。我们看到糖已经走出了历史底部,进入强势。
至于基础金属及工业品是否能进入反弹周期,需要观察产能过剩及隐形库存改善。
美国解禁石油出口将可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密切关注时局、做好相应准备将是非常必要的。相应的,我国的金融和国企改革也应该把握历史机遇,打好去过剩产能攻坚战,为经济转型升级并实现新的腾飞打好基础。
<p>(作者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战略性大宗商品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
上一篇:海亮股份并购金龙集团 铜加工巨头“抱团过冬”下一篇:机器人标准规划拟年内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