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我们“没料到”的也许还有一样:当我们以为移动支付就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是扫扫二维码的时候,另一大“派别”NFC(近场通信)大军已经悄然集合,憋好了大招。
创新引爆革命。在“支付”这件事情上,也许一个新玩意还没来得及完全玩上手,我们就该准备迎接下一个新玩意了。
两三年前,当我们还只是拿着支付宝给淘宝购物买买单、打开微信还只是为了聊聊天,当我们还没有用手机软件打过车或发过红包,还没有在商家收银台前掏出手机“滴滴”一声扫码就付了钱,我们或许没料到,只需要两年的时间,移动互联网支付会如此席卷而来,以至于有标题党已经喊出了“银行卡沦为废品”的大标语。
我们“没料到”的也许还有一样:当我们以为移动支付就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是扫扫二维码的时候,另一大“派别”NFC(近场通信)大军已经悄然集合,憋好了大招。
对顾客而言,在收银台前如果不掏出银行卡而掏出手机,可以选择的支付方式有两样:扫二维码或是把手机靠近刷卡机,你的选择决定了谁赚走了这笔支付的交易费用和账户数据;对行业而言,移动近场支付的“蛋糕”即将被大块切分。
这块“蛋糕”有多大?根据易观智库的调研,2015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分别为2.8万亿元、3.5万亿元、4.4万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
在业内,两大“派别”之争也被说成“机枪之争”。亦即,刷卡“机”和扫码“枪”就要开战了。《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视点来预览这场争夺战。
“机枪”之争
兵临城下。
有一些新闻、一些传闻,我们可能零散听说了,但却没反应过来,这是各方力量正在往一个地方汇聚。
比如,如果我们订阅了建行、招行、平安、中信、浦发等银行的信用卡部门或一些分行的微信公众号,就已经收到过各行“云闪付”的内容推送。以平安信用卡公众号近期一则《无需有卡!手机变身钱包啦》内容为例,其中已经流露出火药味:“不用再苦苦找网络、找WiFi刷某宝某信的二维码!不用在各种APP里背卡号、输验证码!至IN、安全、秒速的平安云闪付就将来到你身边。”无独有偶,浦发信用卡中心的公众号内容用语也是“当你打开手机准备联网刷下某信某宝的二维码,网络却断了的时候,我将手机轻轻地靠近旁边的POS机,一秒完成支付,潇洒离去”。
对垒之势溢于言表。本报记者独家从业内各方获悉,国内多家主流银行,已经利用HCE(主机卡模拟)技术推出标准统一的NFC近场支付产品,即将大规模发布。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一众银行就会联手用各种刷卡金、打折券、优惠支付等地推攻势来获客,抢占市场。简单地说,这种支付手段需要持卡人将银行卡绑定对应银行的APP,然后打开手机上的NFC功能,手机就变成了信用卡,不用扫码“枪”而是手机靠近刷卡“机”就能完成支付。
初期,有安卓系统4.4版本以上的手机用户,都将成为银行们这一近场支付圈地的目标。据咨询公司ABI的数据,预计2017年,NFC手机设备总数量将达19.5亿台。
不得不承认,在上一段互联网金融赛程中,“老土”的商业银行反应迟钝。倘若有人因此预判银行们即便集合起来抢“蛋糕”,其势头也不足为惧的话,还有一股NFC的力量也在暗中涌入。
苹果公司、三星公司将和中国银联合作的传闻已经发酵,本报记者也从业内多方听闻,相关谈判在推进中,所涉各方在公开接受采访时也只表示对合作事宜“不予置评”,并未否认。所谓“空穴来风”,要“来风”总得先有个“空穴”,如果足够敏感就会发现,同样隶属于NFC阵营的SamsungPay今年8月已在韩国成功上线,这之后,三星岂会放弃最火热的中国市场?而苹果那头,即便过去并没那么认同NFC模式,为了对垒安卓,现在最新的苹果6S已经搭载了NFC功能。
除了手机能“变”信用卡,智能手环、传统手表也要“变”。已经有银行和银联合作发布可穿戴手环,SWATCH也推出非接触式支付腕表,其选择的也是NFC模式。
“博弈”之局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移动支付领域充满着“竞合关系”。
扫了二维码就不会用NFC模式,于是大类里有了“机枪之争”。但大类里还有小类。在扫码时,打开了支付宝就不用打开微信支付了,如同未来如果选择了手机默认绑定A银行的卡片,就没了B银行的生意;万一安卓的支付方便更有黏性,用IOS的苹果手机吸引力就会打折。但是即便如此,在培养用户习惯、布放机具等方面,相同的阵营又能共享更多相同的利益。
NFC之所以发展得磨磨蹭蹭,一来和曾经摸索过的模式产业链都较长,制造商、运营商全在里面张口要“羹”有关。趁着你们在那儿角力,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有自己的闭环,三下五除二就培养了超过1亿的活跃用户,两者合计拿下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九成。二来,也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需要时间,以及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支付平台有关。
银行和银行之间,也是这么一回事。初期谁不想打造自己的一套HCE近场支付品牌和功能?于是各家各走各道、产品各叫各名,即便是标准一致基于HCE的近场支付,各个银行也试图打造出各自的品牌。但今天,它们已一起生了一个娃:“云闪付”。
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NFC阵营内部的一些“妥协”,和扫码支付迅猛发展包抄掉了他们的利益有关。支付宝、微信从线上反扑线下,拿走的不仅仅是银联,是清算、银行或其他第三方支付的收单,还有银行们看重的交易信息,即“数据”。
如果我们拿出信用卡账单,除个别叫板能力特别强的银行外,绝大多数银行的账单上,用支付宝完成的交易,账单都只记录到支付宝,而没有最后去向的商户名。不只是账单上没有,事实上银行们也两眼一抹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玩的是在自己账户体系内的“转存”,因此只有它们看得见具体交易信息,知道谁爱在哪里买东西、消费能力有多大、有什么偏好,也就有了“肖像”功能。
往深里说,如果一个持卡人持有三张卡并全部绑在了同一个支付宝或微信账户上,它们就具有了“账户功能”,知道这三张卡同属一个人,可以依据三张卡上的交易判断这个人的现金流、消费习惯、信用程度等。但是,这三张背后的ABC银行,互相之间是“隔绝”的,看不到彼此的具体信息。账户信息向来都是银行的核心资产,没人愿意在这事上当雷锋。即便是清算了所有卡片的银联,事实上也只是个通道,并不知晓ABC卡属于同一人。
说到这里,你或许能理解,当阿里和腾讯都有了各自主导的民营银行、开始发力各自的征信、手握各方眼馋的数据、推出各自相当于消费信贷的产品,对于银行来说的“刺激”了吧。也正是因此,NFC模式里,不管是安卓还是IOS,走银联还是未来走VISA或万事达(EMV标准信用卡底层技术标准兼容),都没跳出有卡组织的四方模式,即其中没有交易信息盲点。
而在VISA和万事达入局人民币清算尚待时日之际,NFC各派发力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憋足了劲的中国银联。在移动支付端一直挨骂“落后一步”的银联,一直不动声色谋一盘大棋。只是,受理环境改善需要时间,聚集各方需要时机,而和ApplePay等巨头谈判需要摆平利润分配。
<p>至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些年来,它们勇敢的创新已经且还将带领它们走得更远。对强者而言,竞争从不是坏事,只会让市场进步得更快,让参与方都能从对手身上取长补短——如果传统金融机构能从互联网金融机构那里学会真正尊重用户体验,如果互联网金融机构能从传统金融机构那里学会真正敬畏规则和风险。 |
上一篇:东方红公益基金会启动“爱.早餐”助学计划下一篇:养老金高费率降与不降的两难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