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尽管券商为了年终的策略报告耗尽心力,但准确度并不高,押对行情的占少数,有些报告恰恰成为市场的“反向指标”。如果有市场的情绪或者变化超出预期,几乎很多券商都会出现推翻之前策略的做法,“多翻空”或者“空翻多”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便在一家券商内部,都会出现两个分析师对行情判断“相互打架”的情况。
每次年底的券商策略会场,几乎都是分析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地方:或者高屋建瓴梳理行情逻辑,或者接地气儿地抛出几个新名词,也有的凭借高超的演说技巧“掐指论点位”。不过,看似热闹的年度大秀,并没有让太多人买账,有买方机构甚至调侃,券商预测是新鲜出炉的反向指标。在冷热不均的态度背后,折射的是当下研究员行业产能过剩的不争事实。
圈里圈外冷热不均
在很多热衷跑会的小散眼中,今年想听听哪家券商明星分析师的观点,难度真的有点大:除了统一打出“凭证入场、拒绝空降刷脸”的口号之外,有些会场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要么通过硬关系“混个门票”,要么守在门口看直播录像,这让以前一些习惯“蹭场”的投资者颇为焦灼。
“一千个座位,三千个核心客户报名,各部门的头头都在抓狂中。”对于今年会场的火爆,某券商机构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很多投资人见行情稳定后重回市场,急于想知道明年有哪些热点可以做,另一方面是有重量级分析师坐镇,其影响力和号召力都高于其他机构。不过有券商高层在私下交流时表示,今年证券行业太过动荡,各家研究所神经高度紧绷,就怕有出位的言论公之于众,连往年联系参会报道的媒体都被拒之门外。
而对于实力不足的小券商来说,年底策略会的成功与否完全依赖部门的营销功课做得好坏。“每年我们都会提前一个多月按名单电话邀约客户、安排好住宿甚至旅游行程。策略会几乎就是维护客户资源的品牌时间。”一家大型券商地方营业部人士说。
除不同机构差异之外,即便在单家券商策略会现场,不同行业分会场的热闹程度分化得也极其严重。从最近的行情来看,因为涉及量子通信、虚拟现实、IP等概念股飙涨,提升了信息通讯等电子板块的热度,一些研究通讯电子、泛娱乐行业的分析师备受关注,会场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而煤炭、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的交流会现场显得有点冷清。
对于手握重金的投资大佬而言,策略会其实是每年“走场会朋友”的场合,往往是“人在场内、心在场外”,参与私下交流的热情反而更高。“很多策略会都是主题抢眼球,但是干货少,如果按照报告会来预测点位和操作,胜算不大。”另有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坦言,现在的卖方研究过于浮躁,很多时候缺乏深度调研,不关心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估值而进行假设数据,参考意义有限。
找牛股谈何容易
实际上,对策略会的看淡不仅来自买方,券商的自黑也越来越多。一位明星分析师在进行主题演讲时,每每涉及结论便异常谨慎,总不忘加上“拍脑袋”的假设,甚至调侃起“掐指算命”的玩笑。在很多分析师看来,写出一份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关注诸多定量才能得出结论,而随时变化的世界让研究报告的准确率大打折扣。
“卖方研究,说白了就是要提供超出普通人认知的逻辑或者超额信息,拿得出靠谱的好票,才能引起买方注意,从而拿到分仓。但从现实来讲,要达到这一步非常难。”一家中型券商机构首席分析师说,能够真正受到认可的分析师,要么是研究扎实、逻辑严密的金牌分析师,要么是挖掘到超价值信息的研究员,其他的策略研究几乎都“石沉大海”。
在很多研究员的眼中,投研的世界遵循达尔文原则。“让买方知道观点,说服他们买入,再形成行业口碑,这几乎是研究员的三道坎,迈过去需要时间积累。只有在某个行业做到食物链的顶端,别人搞不定的事情你能搞定,上市公司对行业的理解都没有你深刻,手里能够动用的一二级市场资源无人能敌,最后业内有谁想做个啥首先能想到你,才算得上业界大牌。”提及研究员的生存之道,一位知名策略分析师这样总结。
有些研究员为拿到所谓的“超额信息”,甚至不惜游走于灰色地带,连同上市公司、出资机构一起进行事件包装或概念炒作,股价推高后再从中获得收益。“很多时候研究员推股票往往遵循一个套路,就是先与核心客户沟通,再发报告、开电话会议,等外界关注后再将概念股推波助澜炒高,而普通投资者就是最后的埋单者。”有私募人士说。
华南某券商研究所一位负责人表示,投研行业的生态出现扭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本身出现问题。一方面,在“研究换分仓”制度的限制下,研究员间的竞争激烈,研究报告出现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买方自身投研团队的培养和第三方调研咨询机构的崛起,挤占了市场空间。“监管的要求细化,对操纵市场行为的查处越来越多,很多基金公司自身的风险意识不断加强,对于研究员来说,靠内幕交易服务客户的风险越来越大。”
押对行情占少数
“谨慎看多”成为各家券商本轮策略会较为一致的关键词。各大券商对于2016年的A股行情总体呈乐观态度,预计明年沪指震荡幅度会有所加大,震荡区间或维持在3000点至4500点,有最高的看到4700点。从逻辑上看,多数分析师认同,当前市场是“钱多+资产荒”,股市成为更多资金青睐的投资领域,而“猴市”、“螺旋市”、“震荡市”等带有结构性特点的行情预判非常普遍。
除年终策略之外,每逢市场、宏观政策甚至时政消息有新动态,研究员都需要加班加点赶工出报告。从暴恐对时局影响,到科技界新技术领域的挖掘,研究员几乎成了“百事通”。而为了写一份策略报告,不少研究员“脑洞大开”,用神侃式标题、新奇高深的词汇和朗朗上口的歌词博取点击率。
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尽管券商为了年终的策略报告耗尽心力,但准确度并不高,押对行情的占少数,有些报告恰恰成为市场的“反向指标”。如果有市场的情绪或者变化超出预期,几乎很多券商都会出现推翻之前策略的做法,“多翻空”或者“空翻多”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便在一家券商内部,都会出现两个分析师对行情判断“相互打架”的情况。
据某机构统计近两年券商的策略报告准确度显示,在2014年,无论是预测点位还是推荐金股,大部分券商准确率不高,其中有56%的券商在大盘点位上预测出错,而发布金股的11家券商中,失误率普遍在20%以上,其中某大型券商因为47.05%的荐股失误率获评“最不靠谱券商”。而在2015年,26家券商推荐的不少带中字头蓝筹股表现也令人失望。
“好的报告和分析肯定有,一些有关产业深度情况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情况是由研究报告提供,节省了投资者数据统计的时间和精力,或者研究能力扎实的分析师所提供的逻辑和框架也值得关注。但主观的预测或推断的结论其实可以忽略不计。”有投资者这样总结。
<p>投研行业生态出现扭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本身出现问题。一方面,在“研究换分仓”制度的限制下,研究员间的竞争激烈,研究报告出现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买方自身投研团队的培养和第三方调研咨询机构的崛起,挤占了市场空间。很多基金公司自身的风险意识不断加强,对于研究员来说,靠内幕交易服务客户的风险越来越大。 |
上一篇:利空出尽A股甩包袱待涨下一篇:智能制造助中国经济弯道超车 或成下一个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