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回复: 0

[转载] 金融监管加快变革 商业银行挑战严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0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就金融业及金融监管而言,2016年将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对金融监管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和要求,今年必然会有所动作;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内外部形势正迫使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接受严峻挑战。变者通、变者活。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上演什么剧情,人们拭目以待。
                        
我国GDP增速与银行盈利增速的比较
文眼
金融业及金融监管而言,2016年将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对金融监管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和要求,今年必然会有所动作;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内外部形势正迫使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接受严峻挑战。变者通、变者活。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上演什么剧情,人们拭目以待。
——亚夫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大逻辑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下,银行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处于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监管变革、资产质量下滑、竞争升级加剧等诸多挑战。
与此同时,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三个支撑带”战略的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都将给银行业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无所不在。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变革”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2016年,中国银行业将主动变革、锐意进取,将盈利调整期作为增长动能的积蓄期,以更富韧性的经营迎接新一轮的健康持续发展。
□杨飞
2016年银行业面临六大挑战
作为典型的亲周期行业,银行业的发展变化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变化轨迹趋同。2016年,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盈利与资产质量压力,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1.盈利微增
2007-2011年,我国GDP平均增速达10.6%;2012-2014年GDP平均增速降至7.6%;2015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6.9%。银行业同样经历了盈利增长高位回落的过程。根据银监会数据,2007-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9.4%,2012-2014年这一增速几乎折半,锐减至15%左右。
2015年前三季度更是全面跌入个位数时代,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仅2.2%,较上年同期的12.7%显著下滑10.5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已降至个位数。预计2016年,银行业盈利增速将维持在1%左右的微增水平。
2.资产质量加速下滑
经济增速下滑、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银行难以独善其身。多个行业、区域和企业累积的风险越来越多地传导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上,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呈加速暴露趋势,2015年已经出现风险从沿海向内陆蔓延,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从表内向表外蔓延的情况。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11863亿元,较2012年末的4929亿元已经翻了一番还要多;不良贷款较年初大幅增长40.8%,增速呈逐年加快的态势;不良贷款率达1.59%,较2012年末的0.95%增加了0.64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实体经济去产能过剩、去库存、去杠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2016年银行资产质量恐难现拐点。银行风险防控的“堤坝”将继续经受一波接一波的“风浪”考验。
3.金融监管变革在即
2015年11月以来,国内金融混业监管呼声四起。首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提出,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明显,给现行分业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
要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随后,业界专家、学者和媒体等就未来的金融监管模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金融监管改革之路到底怎么走?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金融业处于混业经营的现实之下,分业监管的时代注定要远去,一个大金融监管时代就要到来。对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将享受监管效率提升、监管标准统一的益处,同时也需适应监管变革和调整带来的新情况。
4.利率放开影响深远
自2012年起,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10月,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地会使银行业经历利差收窄、传统存贷业务收入下降的过程,并对银行深化经营转型、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和增强风险管理水平等都提出迫切要求。
从同业竞争和市场运行实际情况看,各行在存款定价上总体保持冷静和克制,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仍然发挥着作用,市场运行平稳,没有出现盲目抬价和恶意竞争的现象。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各行贷款利率出现了明显下滑,下浮贷款占比不断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5年9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0%,较上年同期下降1.27个百分点,创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同时,金融机构下浮贷款占比15.6%,较上年同期的8.3%增加了近一倍;而上浮贷款占比66.8%,较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201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净息差为2.53%,较上年下降12BP。预计2016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强化和存贷款重定价效应的显现,银行业净息差可能进一步收窄至2.4%左右。
5.金融脱媒日趋显著
在贷款方面,社会融资方式正在发生明显变化,融资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大集团向国际融资、大企业向市场融资、小企业向民间融资、新企业向私募融资,加之证券、保险、资管、基金等广泛介入信贷活动,小贷、担保、典当、第三方支付等越来越多地充当融资中介,都使得传统的银行信贷受到挤压。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2.3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0.0%,比上年同期高2.4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在存款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使企业、居民等经济主体收入增速下降,直接影响着存款源头。同时,储蓄存款理财化、对公存款同业化以及金融服务互联网化等,都深刻改变着银行存款业务的市场生态,不断增加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同时,社会融资的多元化使原来主要由贷款派生留存银行体系的存款减少,社会资金更多通过理财、基金等同业存款形式回流银行,显著抬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国内上市银行客户存款在总负债中占比71.5%,较2012年末下降了3.3个百分点。
6.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
互联网浪潮中,各种跨市场、跨业态、跨领域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被打破。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不断谋求“金融化”发展,逐步将服务由基础的支付、结算渗透到理财、融资等银行核心业务领域,对银行客户、资金、信息等形成多重分流,“逆袭”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对银行更深层次的冲击表现在:大量商户和消费者的注册信息、交易记录、社交关系乃至商品浏览逗留时间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被互联网企业获取。原本被银行掌握的客户信息,由于电商平台的出现而变得难以被监测和控制。
现代商业竞争的本质是对信息的争夺。如果银行只能掌握一些相对静态和零散分割的信息,而缺少对客户全面经营行为、消费行为、资金动态等信息的动态把握,就会形成信息“断层”,甚至有被“管道化”、“边缘化”和“后台化”的危险,传统信用中介的地位将被不断削弱。
2016年银行业面临六大机遇
1.供给侧改革将为银行创造更利于转型发展的外部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围绕供给侧改革提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就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从过剩产业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产业,进而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与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相比,供给侧要素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将产生更强的撬动作用,也将从根本上为银行业培育一个更利于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比如,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将为银行业带来一个更健康、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经济运行环境;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政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整体推进财税、资本市场、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为银行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去产能,化解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将为银行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供更好的契机。
2.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将为银行信贷布局和业务创新创造更大的腾挪空间
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银行优化传统业务布局和加快新兴业务创新发展、形成多点支撑和多源动力的盈利增长格局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加快发展,都蕴含着新的业务机遇,为银行的信贷布局和经营转型创造了较大的腾挪空间。
另外,国家在去产能过程中,对产能过剩行业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在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的同时,强调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市场需求、拓展对外发展空间、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等。这意味着银行可以积极介入过剩产能的消化、转移、整合过程,从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重要的去产能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在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中,银行不仅能充当融资的中介,更可以成为信息的中介。对钢铁、水泥、造船等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信息、资金上的优势,以“商行+投行+其他金融资产服务”创新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方式,帮助企业形成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和生产经营规模,由融资向融智升级。
3.“三个支撑带”战略将为银行带来丰富的项目储备和新的盈利增长带
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全面布局,并由顶层设计转向专项规划与具体实施并进,为银行境内外业务拓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要实现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蕴含巨大的投资需求,银行可以为“走出去”中资企业提供开发性融资、贸易金融、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等多种服务支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未来6年需要投入约42万亿元,加之投资的杠杆效应,京津冀可能撬动的资本将高达百万亿元。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首都职能转换. 产业升级转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推进,将为银行带来丰富的业务机会及转型升级空间,甚至为银行提供改写区域竞争力格局的历史性契机。
在新的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所覆盖的区域由原来的七省二市扩大至九省二市,形成东中西部联动和梯度发展的态势,不仅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为银行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领域提供了丰富的项目储备。
4.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银行提升跨境跨市场服务能力带来历史性机遇
随着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外经贸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各类跨境贸易、跨境投资活动更趋活跃,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互联互通,海量的商品、服务、信息、资金及各类金融资产在中国与全球间转移和配置。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银行提升跨市场和跨境服务能力、推进综合化国际化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一方面,推动企业“走出去”是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中国将由吸引投资国转向对外投资国,中国企业将在海外市场拥有更多机会。而中国的银行最了解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中国企业也需要拥有全球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的银行相伴相随。银行主动跟随和引领客户“走出去”,既可以为企业海外经营提供融资、投行、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又能够广泛接触全球的资金、信息、科技和人才等资源,提高自身的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反哺境内业务。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使中国银行业站在重要的历史关口。人民币国际化与银行国际化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中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拥有天然的资金、客户、产品和定价优势,可以向全球客户提供跨境结算、贸易融资、人民币发债、跨境贷款、跨境投资、货币直兑、资产托管等多种人民币业务产品。
5.金融改革深化将为银行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营质态创造新的契机
2016年,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导向的金融改革持续深入,将为银行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营质态提供新的契机。就利率市场化改革而言,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将使利率的价格杠杆功能进一步增强,推动金融资源向真正有资金需求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配置,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为银行进一步增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提供重要基础。
另外,从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的视角看,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结束。人民银行近期工作论文提出了建设利率走廊的路线图,未来央行可能通过区间管理和预期引导来稳定市场利率,并且随着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形成和传导机制的完善,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可能将逐步弱化,甚至完全退出。这为银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尤其是利率定价机制提供了契机。
汇率改革而言,随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汇率将向合理均衡水平回归,这为银行多维度加快推进外汇业务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
就资本账户开放而言,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合作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各有侧重的资本账户开放试验试点,将提升企业和居民参与境外金融市场的活跃度,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并创造出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
就金融监管改革而言,未来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特点、统筹协调的监管框架的建立,将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从而为银行创造一个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
6.互联网金融发展将为银行重塑客户关系和服务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当今世界变化之快已远超人们的想象,互联网日益成为引领变革、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以及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互联网金融将迎来新一轮的强劲成长。这为银行再造经营管理模式,重塑新型客户关系,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服务品质和普惠水平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较之互联网企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具有突出的信用特征,在大数据挖掘应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遍布境内境外、联通线上线下的网络布局能够为客户带来全新体验。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新金融领域的优势将逐步凸显。
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银行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在于自身能否把握机遇,成为信息掌握的强者;在于自身能否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甚至引领技术创新;在于自身能否运用开放、共享、共赢的互联网思维,真正适应并满足客户需求的发展变化。
2016年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六大看点
1.平常心
经济新常态决定金融新常态、银行新常态。新常态下,信贷盛宴已然结束,银行难以再有超常规、飞跃式的规模扩张;新常态下,外部形势复杂严峻,一些困难和挑战甚至比预想还大,但逃避没有出路;新常态下,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尽在眼前,各种有利契机层见叠出。这些都需要银行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和把握当下新形势、新局面,以辩证的思维洞察经营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内涵支撑,探寻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亮点。
具体而言,“平常心”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充分认识形势,既不心存幻想,也不对未来绝望;二是在看清形势与自我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克服焦虑症,明确未来的发展战略;三是当转型遇到困难时,能够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地推行下去。总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基本面长期趋好。银行业也在这些年锻造出较强的经营实力。未来,只要能保持平常心,稳中求进、变中突破,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依然可期。
2.市场化
未来,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将更为市场化,银行必须随之培养市场化的思维习惯和运作模式。无论在客户经营、产品定价方面,还是在对待人才方面,商业银行都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去经营和竞争。以其中最为重要的“客户经营”为例,在银行的价值判断中,就是要以客户为尊,将客户价值置于本源,勇于革新颠覆自我,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轻盈灵动。
这包括,一是视客户为共创价值的长久伙伴,关注客户关系管理而非产品销量,多考虑客户需求和场景应用,摒弃银行本位思维;二是推崇组织扁平化、流程高效化、运营集约化、资源整合化,致力于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直抵客户需求,为客户打造超出预期的极致服务体验;三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同业利率定价的变化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构建更加精细化、富有弹性的定价与客服体系。
3.“互联网+”
银行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一向不是保守者、落伍者,而是信息化建设最早的实践者、推进者。如今,面对数字革命和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银行唯有在更大程度上超越思维定式的局限,打破对常规路径的依赖,从传统的支付中介和融资中介向“金融+信息”中介转型,才能形成信息化时代新的竞争优势。这事关银行未来若干年转型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其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各业务条线都要加快互联网化进程,使互联网金融成为银行盈利成长和竞争发展的重要接续力量;其二,为成为信息掌握的强者,银行要打通客户生活、信息和金融服务的全链条,实现对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体把控;其三,建立企业级数据库,加大对各类数据的深层次、多维度挖掘分析,真正使数据成为提高竞争力和经济价值的生产因素。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客户金融需求和风险偏好,实施精准化营销和个性化产品开发;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传统信贷经营与风险管理模式进行革新,由经验依赖向数据依靠转变,由躲避风险向主动经营风险转变,提高风险动态监测和实时控制能力。
4.创新力
中流击水,唯改革创新者进。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要求银行具备对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持续的创新力,不断为传统银行服务注入创新开放的基因。
以近期热议的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为例,它可能给金融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创新变化。所谓区块链可以理解为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已开始实验、应用,包括支付结算、智能债券、金融交易、财务审计等。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嵌入可能会将互联网金融的意义进一步深化,有人甚至提出区块链是互联网金融终极形态的观点。目前瑞银集团、摩根大通、花旗银行、高盛集团、巴克莱银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都通过成立区块链实验室或投资相关技术公司的方式布局这一领域。国内银行也应关注像区块链这样前沿技术的最新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中担纲引领者。
5.平台观
平台观的核心思想是开放、共享、共赢。这意味着并非简单搭个平台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把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流量思维、跨界思维和迭代思维融入其中,让平台有生命、有灵性。下一阶段,平台观将更加深入人心,它面对的是所有的资源,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模式和效率。对银行而言,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搭建电商、社交网络、投融资等各类平台,集中客户于平台之上,形成流量,继而产生价值。
在平台生态中,商家、个人、金融同业,乃至银行自身的交易信息、金融信息、物流信息、宏观微观金融信息等都将储存在这个平台上,形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板一样纵横交错的信息网,各个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合作共赢的机会。平台上的银行不能只作为产品提供方,一对多地与客户进行交易,这样就变成了由线下转到线上销售产品,“新瓶装旧酒”,还属于传统模式。银行应当撮合、促进平台上的客户之间形成交易,再在这些交易中,寻求提供服务的机会,挖掘平台的价值。
6.差异性
在新的外部环境下,银行以往同质化竞争的格局将被全面打破。不同银行基于自身的特长和对市场的研判,将会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前进道路。有的银行会坚定推进互联网金融战略,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再造经营管理模式;有的则会发展智能网点,强调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有的银行会深化综合化、国际化战略,锻造一体化金融服务能力,有的则会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专长,集中力量于某些领域或本地市场;有的银行会深挖县域市场、农村市场价值和潜力,有的则会聚焦大中城市市场机遇;有的银行会加快向轻资产方向转型,有的则会强调信贷增量与存量的并重管理;有的银行会大力强化零售业务,有的则会以公司业务、同业业务为发展特色;有的银行会着力做大做强“大行业、大系统、大客户”业务,有的则会发力小微金融、社区金融;有的银行会积极做大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有的则会选择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作为重点拓展的领域。总之,银行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差异性战略定位和发展特征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p>(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上一篇:大股东质押股濒临平仓线同洲电子紧急停牌
下一篇:昆仑万维拟控股社交网站Grind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如需要(删违规/投诉/建议/赞助等)请联系

本论坛所有来帖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青山湖畔|南昌论坛立场。
网警提示:网络刷单是违法 切莫轻信有返利,网上交友套路多 卖惨要钱需当心,电子红包莫轻点 个人信息勿填写,仿冒客服来行骗 官方核实最重要,招工诈骗有套路 预交费用需谨慎,低价充值莫轻信 莫因游戏陷套路,连接WIFI要规范 确认安全再连接,抢购车票有章法 确认订单再付款,白条赊购慎使用 提升额度莫轻信,网购预付有风险 正规渠道很重要 如网民接到96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手机版|南昌530论坛

GMT+8, 2024-11-16 09: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