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然而,由于投资及决策失误,使得英利已多年持续亏损。去年12月,国家能源局、河北省能源局、保定市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等参与了一场以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为核心工作的座谈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独家获悉,其在积极争取行业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资产债务重组方案确定后再上报。多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信达资产有可能会接管英利,并且现有方案是让英利保留光伏生产业务,其余业务则可能会对外出售。但目前英利和信达方面都没有给予确认回应。
王佑
正在进行资产债务重组的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下称“英利”),有可能会引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达资产”)作为战略投资人。
信达资产某部门在回应上述消息时对本报记者称“不清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问询英利首席财务官王亦逾“信达是否就是新的战略投资人”时,他没有否定,说道,“这些信息要根据相关要求再对外发言,目前也不到时候。”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英利已经有高达184亿元的流动负债,同时货币资金也仅有16亿元。背负巨大债务、现金紧缺的英利,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与当初签订的高价硅料协议、“六九硅业”项目的折损不无关系。
负债高企
长期亏损加之高额的负债,已让英利危机重重。
1987年成立的英利集团是中国最早进入光伏行业的大型集团之一,在保定、海南、天津、衡水建有四大产业园区,在全国25个省份建有省级公司。
然而,由于投资及决策失误,使得英利已多年持续亏损。去年12月,国家能源局、河北省能源局、保定市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等参与了一场以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为核心工作的座谈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独家获悉,其在积极争取行业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资产债务重组方案确定后再上报。多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信达资产有可能会接管英利,并且现有方案是让英利保留光伏生产业务,其余业务则可能会对外出售。但目前英利和信达方面都没有给予确认回应。
根据财报,在2011年6月30日获得了3.76亿元的单季度净利润之后,英利再未有过正盈利。
过去多个季度中,英利最大亏损额出现在2011年年末,当时单季亏损了38亿元。2015年第一至三季度,其净利润分别是-3.63亿元、-5.98亿元和-32亿元,同期营收29.06亿元、27.16亿元和22.34亿元。也就是说,去年第三季度的亏损额已远高于营收额。
王亦逾曾就去年第三季度亏损过高的原因做过解释,他称,“(去年)第三季度有将近37亿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10亿元的卖地收入。这样算下来32亿元的净亏损里有27亿元资产减值,实际亏损幅度比上一季度略有下降,在4.2亿元左右。”
就“负债”这一问题上,英利也没有大规模扭转的迹象。
去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英利的总资产为207.7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10.9亿元;公司总负债239.43亿元,流动负债184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100%。此外,英利去年第三季度时的“短期借贷及长期借贷当期到期部分”总计97.6亿元。
在获取资金上,英利方面也确实存在困难。去年一~三季度,英利的货币资金分别仅为24.64亿元、17.77亿元和16.05亿元,而应收账款则是43.2亿元、38.54亿元和43.56亿元。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季度中,英利的营收、货币资金两个指标都在降低,但应收账款反而上升了。
难点到底在哪里?
英利无法像其他光伏公司那样“先抑后扬”,只因旧伤难以痊愈。
本报记者掌握的一份报告显示,英利在华控股子公司(主要实体企业)——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英利中国”)的多晶硅料采购成本过高。
以2014年为例,全国的多晶硅料价格同比增长,但英利中国的多晶硅料成本受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由2013年的0.86元/瓦降低至0.72元/瓦。当时,英利中国在2014年的产能规模继续提升,最大产能达3.45G瓦,比2013年末增加了72.5%;组件产量3.3G瓦,同比增长了22.4%。
但是,英利中国是在硅片价格处于高位时,与上游多晶硅厂商签订长期供货合约的,导致其多晶硅料的采购成本高于行业内的其他一线厂商,加上单位折旧成本高,限制了盈利能力的恢复。其在2014年的多晶硅料采购均价是134.64元/千克,同比增加19.11%。大量高价的多晶硅在手合约,也是尚德电力持续亏损、资不抵债的重要因素。
英利一度希望自己建设多晶硅厂来解决上游原料问题。但旗下的“六九硅业”多晶硅生产项目,终于还是难以抵御市场波动等诸多因素,还没有运转太久,就成为了一个长期资产减值项目。在英利公司发布的2011年度财务报告中,该项目被减值了22.75亿元人民币之多,同期因此而被减值的商誉达到2.734亿元。一位多晶硅上市企业管理层曾向本报记者透露,六九硅业的技术是硅烷法,不是国内通常采用的改良西门子法。有技术人员撰文称,尽管硅烷法能耗很低,但由于硅烷是一种化学活性很高的气体,所以其产品的合格率并不高,所以欧美主流多晶硅厂商并未采用该技术。
而英利中国的生产成本和“三费”水平也较高,也是业绩无法大逆转的另一主要因素。根据前述评级报告的数据,以“三费”为例,2012年至2014年,英利中国的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合计为18.52亿元、20.16亿元和21.93亿元,占收入比重的17.9%、15.76%和16.21%,营收规模也慢于期间费用的增速。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三费合计占收入比重更是攀升至21.4%。三费过高会影响英利中国的盈利水平。
<p>依靠外部及政府、机构力量来获得重生,对于英利而言,已是最好的选择;同时,它也可能再没有别的选择了。 |
上一篇:中签率万分之二倒逼注册制改革推进下一篇:新三板监管走向拐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