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银行业务结构的变化表现为资产负债的脱媒。曾刚进一步解释,从负债端来看,银行不再拘泥于大众存款,更多通过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理财产品等方式增加主动负债;从资产端来源看,银行投放信贷资源的动力也在调整。一方面,有效贷款需求下降,加上利差收窄,议价能力下降,增加了其他生息资产的持有,通过金融资产收益的配置对接非标资产,以此转换资产的持有形式,同时,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金融市场交易等新型业务,大量发展表外业务,扩张业务范围,增加多元化收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非利息收入增长,银行向综合化经营转型。
张菲菲
[拐点出现在2014年,四大行净利润增速均降至个位数,2015年三季度,四大行净利润增速更是跌至1%以下,分别为0.59%、0.61%、0.31%、0.66%。]
这个冬天冷得有些不同寻常,与冷冬相伴,中国经济下滑的寒潮正在侵入各产业上下游的每个角落,银行作为连接实体企业与资金的血脉也接受着前所未有的寒潮洗礼。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5家上市银行2015年业绩快报来看,民生、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去年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呈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滑0.4%、2.1%。这意味着自中行去年三季度净利润首现负增长之后,股份制银行也加入了净利润负增长的阵营,而这一队伍估计还在不断壮大。
银行业寒冬已至,每家银行必须面对御寒转型的考验,事实上,银行变革已经在路上。
曾经的辉煌如今的萧条
经济寒潮之下,银行业的萧条对比曾经“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的春风得意,仍然历历在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从2005年银行股改上市至2015年三季度,中国银行业从资产规模到盈利能力经历了“黄金十年”。
以四大行为例,2005年工、农、中、建净利润仅为378.69亿元、104.4亿元、325.97亿元、470.9亿元,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四大行净利润以数倍狂增至2222.91亿元、1533.7亿元、1378.74亿元、1920.76亿元。
拐点出现在2014年,四大行净利润增速均降至个位数,2015年三季度,四大行净利润增速更是跌至1%以下,分别为0.59%、0.61%、0.31%、0.66%。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计算,十年间,工、农、中、建四大行利润增速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落差分别高达112倍、1446倍、168倍、74倍!将银行利润描述为遭遇断崖式回落并不夸张,曾经的光辉岁月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而远去。
如果说净利润是银行经营的风向标,那么资产质量则是关乎其航向的驱动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86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4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这已是不良数据连续十几个月增长。
除了资产质量这把悬于银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围剿银行业的还有利率市场化在过去一年的疾风劲走、金融脱媒的愈演愈烈,以及互联网金融跨界的搅局。去年,央行五次降息并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的最后一道防线,银行“被迫”真正进入服务和价格竞争战场,净息差进一步收窄。与此同时,银行在揽储大战中“压力山大”,存款搬家的势头难以逆转。
在信用风险上升的逆势中,如何做大资产规模与负债端以合理成本吸收储蓄之间寻找平衡,并尽快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是留给银行的生存空间。
银行过冬招数一:三大御寒方式调增业务结构
经济形势与金融环境的变化倒逼商业银行转型,挥刀变革传统的经营模式。
“船大不好调头。”银行家的思考代表了行业的变革走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至总行战略调整下至支行网点客户经理服务的转变,也在公众视野中悄然发生。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收入收窄,加之当前信用风险上升,使得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价值下降,银行纷纷调整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来增加收入来源。
银行业务结构的变化表现为资产负债的脱媒。曾刚进一步解释,从负债端来看,银行不再拘泥于大众存款,更多通过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理财产品等方式增加主动负债;从资产端来源看,银行投放信贷资源的动力也在调整。一方面,有效贷款需求下降,加上利差收窄,议价能力下降,增加了其他生息资产的持有,通过金融资产收益的配置对接非标资产,以此转换资产的持有形式,同时,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金融市场交易等新型业务,大量发展表外业务,扩张业务范围,增加多元化收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非利息收入增长,银行向综合化经营转型。
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金融市场业务也随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继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宣布资管独立子公司运作之后,国有大行也在为子公司试点铺路。近日,建行副行长余静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该行已经将上述三大事关转型的部门独立为资产管理中心、投资银行中心与金融市场中心。
在信贷投放手段上,银行也在做出改变,变传统信贷为投贷联动。一位国有大行陕西分行高层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银行发挥投资银行职能,利用投贷联动可以有效分散风险,一种通行方式是成立产业基金和发展基金,通过基金将贷款变成投资参与管理,对项目实现股权投资,参与项目的重大决策、财务与经营管理,实现投资、贷款的集合。再比如,为企业发债,将银行的间接融资变成直接融资,从而改善银行的业务结构。
银行过冬招数二:调整信贷与客户结构
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正经历着一轮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阵痛,造成企业高杠杆的幕后推手离不开银行体系的过度信贷投放。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发展战略,成为引导信贷资源投放的指引。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前在福建、陕西、重庆等地调研时发现,地方银监局根据当地情况引导银行资金落实国家战略。从银行经营角度看,各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走出去”的大型企业备受各家银行青睐,尽管面对大企业客户银行议价空间有限,但这些中长期大型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且信用风险较低,无疑是银行下行周期做大资产规模的“安全垫”。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银行信贷体系存在很强的结构性效应,一方面,过度放贷导致制造业、钢铁业等顺周期行业产能过剩,在客户结构上,大型央企、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高杠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难以有效破解。
由于信用风险的上升,银行也在加快客户结构的调整。对此,曾刚表示,银行逐渐从偏好对公业务逐步加大对个人客户的信贷投入,住房按揭贷款、消费类贷款以及财富管理成为银行个人业务新的发力点。
央行2015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性贷款快速增长。2015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21.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全年增加3.59万亿元,同比多增8434亿元,增量占全年各项贷款增量的30.6%。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18.96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全年增加3.59万亿,元,同比多增1.19万亿元。
<p>这样一来,以往被“二八法则”自动过滤掉的普通客户,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眼中“有利可图”的客群,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而互联网和移动金融的渠道变革也正在改变着银行的面孔。 |
上一篇:亚太股市开盘上涨 日股涨1%下一篇:苹果公司正开发下一代无线充电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