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也是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1] 入声字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在国际音标中,无声除阻表示为:[◌̚]。[2] 入声在汉语的发展情况及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入声在粤语、客家语、闽南语、海南话,完整保存韵尾三分[-p̚],[-t̚],[-k̚]。赣语保留入声的两种韵尾[-t̚]和[-k̚]。在吴语、徽语、晋语、闽东语、莆仙语、江淮官话、部分西南官话中合并为弱喉塞韵尾[-ʔ]。在湘语、闽中语、闽北语中保留独立调值。 日语将入声的痕迹保存至今,但其破音音尾已独立成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