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
南昌,简称洪,又称洪城、英雄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省会,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之称。
南昌有着二千二百多年的建城史,自古称“江城”、“洪都”、“洪城”,因南昌起义当年爆发于此地,故又有“英雄城”之别称。扼赣江、鄱阳湖要冲,居豫章平原腹地,东引吴越,西控荆楚,北接中原,南极粤闽,通江达海,汇集四方,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是得天独厚的水运中心、平原中心、交通枢纽,历史悠久的江右民系聚居地。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10
本词条 正文缺少必要目录和内容,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南昌
面积
7,402.36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Nanchang
人口
504.3万(2010年)
别名
洪城、英雄城
方言
赣语
行政区类别
省会、地级市、中心城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著名景点
滕王阁、梅岭、八一起义纪念馆、青云谱等
下辖地区
6区4县
机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
政府驻地
红谷滩新区新府路118号
火车站
南昌站、南昌西站、向塘站等
电话区号
0791
车牌代码
赣A
邮政区码
330000
地理位置
江西省中北部,鄱阳湖西南岸
著名学府
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荣誉
被《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动感都会
南昌箴言
大气开放,诚信图强
市树、市花
香樟、月季
目录
1历史沿革
2地理位置
3行政区划
4人口民族
5经济概况
6自然条件
7城市建设
8教育资源
9历史地位
10著名人物
11旅游景区
12旅游指南
1 历史沿革
2 地理位置
3 行政区划
4 人口民族
5 经济概况
5.1 工业
5.2 农业
5.3 金融业
5.4 现代服务业
6 自然条件
6.1 气候
6.2 水系
6.3 自然资源
7 城市建设
8 教育资源
9 历史地位
10 著名人物
11 旅游景区
11.1 八一起义旧址群
11.2 滕王阁
11.3 东湖
11.4 百花洲
11.5 八大山人纪念馆
12 旅游指南
12.1 交通
12.2 美食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
历史沿革折叠编辑本段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数易,别名诸多,汉称豫章,唐称洪州,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设市。[2]
距今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先民在南昌繁衍生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南昌,人类活动更加频繁,人口增加,生产得到发展。约在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国——夏朝,南昌当时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称,三苗为炎帝神农氏后裔,即后来的古越族。在唐、虞、夏、商、周时期,南昌地域属古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南昌地域先后为吴、越、楚势力范围。战国时期,南昌先民已掌握熔铁、铸铁技术和使用耐火材料等先进工艺。秦代南昌地属九江郡。秦代广修驰道,南征北越时,修筑从京师咸阳经南昌直达岭南的驰道,沟通中国南北的联系。
汉兴,高祖刘邦在南昌地置豫章郡,郡地面积相当于今江西全境,约1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51965人,平均每南昌平方公里2.2人。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之后,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灌婴平定豫章后,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从西汉至三国归晋,前后历500余年,南昌一直为豫章郡治。三国时,南昌属吴,吴主孙策、孙权等先后在豫章郡内分立庐陵、鄱阳、安成、临川等郡。汉代以来,南昌地区经济繁荣,水陆交通发达。东晋时,南昌既是江州州治,又是豫章郡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筑新城(即今旧城区)。隋唐时期将豫章郡改为洪州,设总管府,唐朝中后期又先后改为都督府、江南西道。唐代洪州已成为江南一大都会,尤以造船、造纸、印刷、纺织、兵器、金、银、铜器制造较突出。洪州窑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所烧制的青瓷远销海内外,质地优良,也是皇家贡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六大名窑之一。[1]
五代时期,南昌的经济与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并于宋建隆二年(961年)将都城从江宁迁往南昌,号“南都”。
北宋称洪州,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以孝宗潜藩升为隆兴府。两宋时期南昌文化兴盛、田亩富庶,造船业发达,为知名的造船中心;宗教事业繁荣,孕育出了道教净明宗。城市格局进一步拉大,主城池拥有城门十六座之众,为历史之最。
元称隆兴路,后又改为龙兴路。是含今天江西、广东在内的江西行省治所,为全国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明初朱元璋命其侄朱文正都督南昌,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造就了七门格局,称洪都府。随后,在南昌及附近发生了决定天下兴亡的战役:洪都保卫战、鄱阳湖之战。后又改南昌府。明代南昌市井文化繁荣,儒学兴盛,商业、农业、手工业均十分发达。明末,南昌为南方反清的主要据点,因而被清军攻克后遭受到了惨痛的屠戮。
清仍称南昌府,领七县一州,以发达的市镇经济和码头贸易、丰饶的物产著称,是长江下游三角洲外罕有的重赋地区。太平天国时期,江西沦为主战场,太平军围攻南昌三月而不克,南昌的城市面貌受到严重破坏。
民国二年(1913年),为豫章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昌,设南昌市。1927年8月1日,这里爆发南昌起义,被共产党称为为“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为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的开始,南昌遂有“英雄城”之誉。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设南昌行营,国家领袖蒋中正坐镇于此,南昌一度成为全国军政中心。1934年,国民政府在南昌发起“重整道德、改变社会风气”的“新生活运动”,这是继“五四”之后又一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1939年春夏之际,中日双方为争夺南昌城展开会战,后国军败退,南昌沦陷。1945年抗战胜利,第五受降区受降仪式在南昌举行,日军第11军司令笠原幸雄在降书上签字投降。
1949年5月21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37师攻克南昌。
地理位置折叠编辑本段
南昌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南昌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南北最大纵距约12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108公里,总面积约7402平方公里。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相对平坦,西北丘陵起伏,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4]
江西省周边均为山地,境内多为丘陵,唯独赣北一处由于赣江、抚河、信江、鄱江、修水从四方汇聚与此注入鄱阳湖,所以形成鄱阳湖平原。南昌市就位于平原中部,赣江之畔。南昌具有“西山东水”的自然地势,市区西北部有一座孤立的西山山脉——梅岭,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洗药峰海拔841.1米,是全市的最高点。在全市土地面积构成中,平原占35.8%,水域占29.8%,岗地、低丘占34.4%。
行政区划折叠编辑本段
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现辖5个市辖区、4个县。南昌市政府驻红谷滩新区市政府大楼。[3]
南昌 南昌,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简称“洪”,原中华民国军事首都,现为江西省省会,中国东南部重要经济城市,具有2200多年城史,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经济带城市,三大创新制造业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城市分五横三纵、总体五环,现建成三环。南昌是中国第一个低碳试点城市,有东方爱丁堡之美誉。东城区的瑶湖新城正在逐渐形成众人所目的东方西雅图。南昌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城中主要有十湖一江。
南昌是国家重要综合交通枢纽、重要制造业基地,为长、珠三角及闽东南经济地区之腹地,乃省外大型产业及总部转移对接的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2006年被被《新闻周刊》杂志(Newsweek)选为世界十大动感都会(TheTenMostDynamicCities)之一,全球百大摩天楼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红色革命根据地,新中国第一面军旗升起之地,被誉为“未来都会,绿色之都”。
人口民族折叠编辑本段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04256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08405人,增长13.72%,平均每年增加6084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9%。其中,男性为2633844人,占总人口的52.23%;女性为2408721人,占总人口的47.77%。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9.35。0-14岁的人口为931135人,占总人口的18.47%;15-64岁的人口为3722485人,占总人口的73.82%;65岁及以上人口为388945人;占总人口的7.71%。
共有37个民族,即汉族、回族、满族、壮族、苗族、畲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瑶族、俄罗斯族、布依族、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门巴族、独龙族、基诺族、东乡族、仫佬族、拉祜族、白族、佤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僳傈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锡伯族、毛南族、羌族、京族。汉族人口占99.82%。
经济概况折叠编辑本段
2014年,南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67.96亿元,同比增长9.8%。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9.21亿元,同比增长12.5%。2014年财政总收入638.3亿元
工业折叠
南昌的汽车制造、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医药等现代化工业体系,和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软件、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外具有一流的水平。南昌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扶植大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实现了经济起飞。
南昌工业发达,中国最大的攻防导弹都在这里诞生。改革开放以来,南昌的汽车制造、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医药等现代化工业体系,和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软件等为代表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也具有相当的水平。目前正围绕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已形成了六大支柱、十大产品基地。
南昌是国家创新型城市,拥有国家级以上工业园区8个、规模企业近1000家。南昌小蓝工业园是全省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最多的工业园区。已有福特、日立、惠普、微软、沃尔玛、麦当劳、麦德龙、肯德基、ABB、家乐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联邦快递、马士基、默克制药、贝塔斯曼等上百家世界500强落户。
农业折叠
南昌农业现代化,拥有煌上煌,国鸿,正邦,英雄,天天阳光等一批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大大提高了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了产量稳中有升、结构优化提升、基础巩固提高、村镇面貌一新。形成了优质大米、优质果品、瘦肉型猪、特种水产等“十大主导产品”,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全市正在形成“县有品牌、乡有产业、村有基地”的特色农业经济板。
金融业折叠
南昌是华中地区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正在加速建设红谷滩中央商务区(CBD),已拥有渣打银行、大新银行两家外资银行。同时还拥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九江银行、赣州银行,上饶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本地银行为“南昌银行”与“南昌农商银行”。南昌银行正瞄准IPO准备上市。
现代服务业折叠
南昌被誉为“花园英雄城”。每年来南昌以其独特的“红色,绿色,古色”景点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的国内外客商。
南昌现代服务业发达,南昌市目前现有建成的五星级酒店57家、四星级酒店90余家。
自然条件折叠编辑本段
南昌位于东经 115°27′~116°35′,北纬28°09′~29°11′,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南北长约112.1公里,东西宽约107.6公里。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域占29.8%,岗地、低丘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841.4米。
南昌是一座滨江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有着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具备建设现代花园城市的良好环境。[5]
气候折叠
南昌位于东经 115°27′~116°35′,北纬28°09′~29°11′,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南昌水湖——鄱阳湖。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南北长约112.1公里,东西宽约107.6公里。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域占29.8%,岗地、低丘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841.4米。[6]
水系折叠
全境均为鄱阳湖水系,境内江河有赣江、抚河、锦河、潦河。湖泊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湖泊主要有东湖、西湖、南湖、北湖、青山湖、艾溪湖、瑶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碟子湖)。湖在城中,城在湖中。
自然资源折叠
全市耕地面积20.87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9 .9万公顷,占95.4%.在有效灌溉面积中,旱涝保收面积16万公顷,占80.4%.全市年均产水量59.73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为51.42亿立方米,还原水量为4.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4.8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为7.27万千瓦,占蕴藏量的33.7%。林地面积1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7.1%,活立木蓄积量220万立方米。
土地:耕地面积21.04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8.98万公顷,占90.2%。在有效灌溉面积中,旱涝保收面积15.57万公顷,占82.0%。
水资源:全市年均产水量为 66.2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为61.53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为51.42亿立方米,还原水量为4.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4.97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为7.27万千瓦,可供开发的资源为2.45万千瓦,占蕴藏量的33.7%。
森林:林地面积 1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7.1%,活立木蓄积量220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
矿藏:以非金属建材矿为主,兼有燃料、矿泉水等各类矿产 28种。其中有工业开采价值的8处,已发现矿点、矿化点100处,尤以建筑用砂、砖瓦粘土、饰面石材、石灰石和矿泉水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花岗岩、砂卵石储量巨大,开采历史悠久。[7]
城市建设折叠编辑本段
南昌胜利路南昌城旧有的格局为“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民国以来,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推进,南昌的城市格局有了较大发展:
1934年蒋中正在此发起新生活运动时,在南昌城区内兴修(改建)8条主要街道,以古代文化先贤命名,曰“八大乡贤”路,即:阳明路、孺子路、子固路、渊明路、船山路、象山路、叠山路、永叔路等,这些路名沿用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首任省长邵式平主持下,南昌修建了八一大道、八一广场、南京路、北京路、解放路等。
自2000年以来,南昌市大力建设赣江西岸红谷滩新区,2001年12月南昌市人民政府迁入。
城区目前共有跨湖、跨江大桥23座,主要跨江型大桥目前7座,主要跨江大桥有:八一大桥、赣江大桥、南昌大桥、生米大桥、英雄大桥、洪都大桥、朝阳大桥,凤凰大桥等(未建)。
教育资源折叠编辑本段
南昌中等教育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南昌一中,南昌二中,南昌三中,南昌十中,南昌十九中,南昌外国语学校,江西师大附中,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南昌铁路一中,南昌县莲塘一中,新建二中,进贤一中,安义中学是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南昌拥有多所中国百强中学。每年考取清华北大有一百多人,师资配备、教学设施、教学质量都居于前列。
南昌是高教名城,是全国三大职业教育基地。全市拥有56所普通高等院校,高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08年在校研究生13568人,在校大学生46.38万人,在校中专生15.2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6.72万人。南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集中,科技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能力较高。南昌是中国的教育中心,集中了很多著名高等院校,著名的有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
历史地位折叠编辑本段
南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朝人雷次宗在《豫章记》中描述南昌:“豫章,水路四通,山川特秀,咽扼荆楚,翼蔽吴越”,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吴、越、楚曾在此地争城夺地。汉将灌婴定豫章筑土城,在此防南粤王赵陀进攻中原,使汉朝为经营东南两粤有了稳定的基地;三国孙策定豫章,奠定三国鼎立的后方基础。东晋朝廷为阻止徐道覆起义军北进,江州刺史何无忌与起义军在此大战败亡。南北朝时期更是战乱频起,南昌先后发生过胡诞世之乱、晋安王子刘子勋之乱和陈伯之攻豫章等重大战事。隋末林士宏、操师乞起义攻占豫章,五代杨吴攻战豫章,均以南昌为争夺之地。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南昌是重要军事基地,朱元璋与陈友谅以南昌、鄱阳湖为战场,经过85天的反复厮杀,最终确立明王朝的基业。清末太平军北进围攻南昌,由于城墙坚固,攻城93天未破。
1927年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爆发,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从此诞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39年日军沿长江、浙赣铁路进攻南昌,国民革命军与南昌人民共同组织军民进行南昌抗日会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昌工人、学生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此起彼伏。南昌解放前夕,工人、学生开展护厂、护校斗争,迎来南昌的解放。南昌抚育了无数的英雄,历代人才辈出,这里是许逊、梅福、张位、晏殊、裘曰修、程矞采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培育了一大批曾影响或左右中国政局的出类拔萃人物,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先驱方志敏、袁玉冰等一大批先烈为革命为人民在南昌洒下了他们的鲜血,成为永远的丰碑。[8]
著名人物折叠编辑本段
春秋战国时期,孔丘弟子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
西汉至清,南昌孕育了汉代南州高士徐稚(徐孺子),净明道派创始人晋代治水专家许逊,唐代杰出的小说家王定保,五代南唐名相宋齐丘,南方山水画的开山大师董源、巨然,北宋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名相陈恕、陈执中父子,南宋词人宰相京镗,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航海家汪大渊,明代阁臣胡俨、张位、刘一燝,“昆曲鼻祖”戏曲家魏良辅,研究日食的杰出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明末清初写意画大师八大山人(朱耷),“三大医家”的喻嘉言,清代《四库全书》编辑彭元瑞,裘曰修和曹秀先、文学家王猷定等等。
历代许多名人文士,如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李白、白居易、杜牧、韩愈、韦庄、王安石、欧阳修、苏辙、苏轼、黄庭坚、周敦颐、李清照、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或不朽诗文,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
近代以来涌现的文化名人有:植物学家胡先骕、数学家曾炯、画家傅抱石、法学家梅汝璈、音乐家程懋筠、桥梁专家梅旸春、烈女刘和珍、作家程抱一、戏剧家熊式一、画家黄秋园、诗人公刘、陈世旭、陈运和、歌手杨钰莹、演员邓超等。
旅游景区折叠编辑本段
南昌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文化遗址600余处,人文景观18处,自然景观26处。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名南昌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以南昌为旅游集散地,还可前往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景德镇、三清山等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观光。
八一起义旧址群折叠
南昌八一广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5个点。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第一枪。起义总指挥部设在原“江西大旅社”,现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馆额由中国共产党的陈毅元帅手书。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八一起义”旧址与新四军军部旧址、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八一起义纪念塔等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昌红色旅游一条线。
滕王阁折叠
因初唐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与岳阳楼、黄鹤楼一道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陈运和诗称"滕王走远啦,王勃走远啦,唐朝同样走远啦 只剩下赣江在这儿品读 现代在这儿欣赏 还有一批批后人 一首首颂诗 暂且 也跨进《滕王阁序》和历史攀谈"。滕王阁高共九层,台高12米,净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5万平米,北城临江,面对西山。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碧城丹柱,雕梁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今阁为1983年开始第29次重建,于1989年重阳节正式开放。腾王阁位于沿江北路与叠山路口的南边,这里也是赣江与抚河的汇合处。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四大名楼。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洲都督时兴建了这幢楼,而王勃为这座富丽堂皇的楼阁所作的《滕王阁序》更加使它名满天下。
滕王阁在历史上的兴废更迭达29次之多,现在的滕王阁主阁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共九层,净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滨邻南浦,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宫灯高悬,书画满堂,不失王勃《序》中的美妙意境,且能纵览现代城市的丰采;重建后的腾王阁,其高度和面积均居于三大名楼之首,是江西省的重要旅游景点。
东湖折叠
位于南昌市区中心,湖面约13公顷。自唐以来,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南、北四湖,有桥涵相通。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俗称三洲即
百花洲。现有九曲桥、百花桥及海成堤(亦称“苏翁堤”)跨湖通洲,
洲上有“水木清华”馆、中山亭,百花洲亭,苏圃和文物广场等名迹。
百花洲折叠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湖心。原有三洲,其中两洲现在八一公园内。“百花洲”一名出自宋代文学家吟诵豫章的诗篇。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在此建“讲武堂”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碑“豫章十景”中的“东湖夜月”、“苏圃春蔬”二景均在此间。
八大山人纪念馆折叠
位于市南郊定山桥畔,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古代画家纪念馆。原为道院,1959年10月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占地约1公顷。清流环绕,白墙古木,绿荫掩映。整个庭院布局巧借地势,因形设景、亭、廊、桥、池、山、花、木错落有致,古雅幽静。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朱耷(号称八大山人)曾隐居于此。他的大笔水墨写意画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是文化珍品,对中国画坛影响深远。
旅游指南折叠编辑本段
交通折叠
南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依托高速铁路和航空枢纽,连接三大重要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海西区)的省际交通廊道。南昌是江西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