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4|回复: 7

动画详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8 15: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本帖最后由 klgame 于 2010-4-29 11:04 编辑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动画的英文有: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比较正式的 "Animation" 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
  早期,中国将动画称为美术片;现在,国际通称为动画片。鲁鲁和夏莉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广义而言,把一些原先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变成会活动的影像,即为动画。“动画”的中文叫法应该说是源自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称一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为“动画”。
  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医学已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1/2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因此,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电视采用了每秒25幅(PAL制,中国电视就用此制式)或30幅(NTSC制)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如果以每秒低于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就会出现停顿现象。
  定义动画的方法,不在于使用的材质或创作的方式,而是作品是否符合动画的本质。时至今日,动画媒体已经包含了各种形式,但不论何种形式,它们具体有一些共同点:其影像是以电影胶片、录像带或数字信息的方式逐格记录的;另外,影像的“动作”是被创造出来的幻觉,而不是原本就存在的。
  动画发展到现在,分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两种,用flash等软件制作成的就是二维动画,而三维动画则主要是用maya或3D MAX制作成的。尤其是maya这个三维动画制作软件近年来在国内外漩起三维动画、电影的制作狂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震撼的三维动画电影,如《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怪物史莱克》、《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犬夜叉》等。


动画分类

 动画的分类没有一定之规。从制作技术和手段看,动画可分为以手工绘制为主的传统动画和以计算机为主的电脑动画。按动作的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动画大致分为接近自然动作的“完善动画”(动画电视)和采用简化、夸张的“局限动画”(幻灯片动画)。如果从空间的视觉效果上看,又可分为平面动画(如《小虎还乡》)和三维动画(如《最终幻想》)。从播放效果上看,还可以分为顺序动画(连续动作)和交互式动画(反复动作)。从每秒放的幅数来讲,还有全动画(每秒24幅,迪士尼动画)和半动画(少于24幅,三流动画)之分,中国的动画公司为了节省资金往往用半动画做电视片。

动画简史

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上的野牛奔跑分析图,是人类试图捕捉动作的最早证据,在一张图上把不黄金比例人体图同时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间接显示了人类“动”的欲望。达·芬奇的黄金比例人体图上画的四只胳膊,表示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中国绘画史上,艺术家有把静态绘画赋予生命的传统,如“六法论”中主张的气韵生动,聊斋“画中仙”中人物走出卷轴等(虽然得靠想像力弥补动态)。这些和动画的概念都有相通之处,但真正发展出使图上的画像动起来的工夫,还是在遥远的欧洲。
  1826年,约瑟夫·高原发明了转盘活动影像镜,这是在边沿有一道裂缝的画上图片的循环的卡。看的人拿着这种卡向一面镜子走近在卡旋转的同时通过裂缝向里观看。观众就把在卡的圆周附近的一系列图画看成了一个运动图象。
  1828年,法国人保罗·罗盖特首先发现了视觉暂留。他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或木竿再两面间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外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被旋转时,鸟在笼子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象。
  1831年,法国人Joseph Antoine Plateau把画好的图片按照顺序放在一部机器的圆费纳奇镜盘上,圆盘可以在机器的带动下转动。这部机器还有一个观察窗,用来观看活动图片效果。在机器的带动下,圆盘低速旋转。圆盘上的图片也随着圆盘旋转。从观察窗看过去,图片似乎动了起来,形成动的画面,这就是原始动画的雏形。
  1906年,美国人J.Steward制作出一部接近现代动画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Humorous Phaseofa Funny Face)。他经过反复地琢磨和推敲,不断修改画稿,终于完成这部接近动画的短片。
  1908年,法国人Emile Cohl首创用负片制作动画影片,所谓负片,是影象与实际色彩恰好相反的胶片,如同今天的普通胶卷底片。采用负片制作动画,从概念上解决了影片载体的问题,为今后动画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9年,美国人Winsor Mccay用一万张图片表现一段动画故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象样的动画短片。从此以后,动画片的创作和制作水平日趋成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制作表现各种内容的动画片。 
  1915年,美国人Eerl Hurd创造了新的动画制作工艺,他先在塑料胶片上画动画片,然后再把画在塑料胶片上的一幅幅图片拍摄成动画电影。多少年来,这种动画制作工艺一直被沿用着。
  1928年,世人皆知的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创作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1937年,又创作出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他逐渐把动画影片推向了颠峰,在完善了动画体系和制作工艺的同时,还把动画片的制作与商业价值联系了起来,被人们誉为商业动画之父。直到如今,他创办的迪士尼公司还在为全世界的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动画片,可以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动画公司。
  1995年,皮克斯公司制作出第一部三维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使动画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动画制作

动画制作步骤

   动画制作是一个非常繁琐而吃重的工作,分工极为细致。通常分为前期制作、制作、后期制作等。前期制作又包括了企划、作品设定、资金募集等;制作包括了分镜、原画、动画、上色、背景作画、摄影、配音、录音等;后期制作包括合成、剪接、试映等。
  如今的动画,计算机的加入使动画的制作变简单了,所以网上有好多的人用FLASH做一些短小的动画。而对于不同的人,动画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传统动画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总体规划、设计制作、具体创作和拍摄制作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又有若干个步骤:
  1、总体设计阶段
  1)剧本。任何影片生产的第一步都是创作剧本,但动画片的剧本与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剧本有很大不同。一般影片中的对话,对演员的表演是很重要的,而在动画影片中则应尽可能避免复杂的对话。在这里最重的是用画面表现视觉动作,最好的动画是通过滑稽的动作取得的,其中没有对话,而是由视觉创作激发人们的想象。
  2)故事板。根据剧本,导演要绘制出类似连环画的故事草图(分镜头绘图剧本),将剧本描述的动作表现出来。故事板有若干片段组成,每一片段由系列场景组成,一个场景一般被限定在某一地点和一组人物内,而场景又可以分为一系列被视为图片单位的镜头,由此构造出一部动画片的整体结构。故事板在绘制各个分镜头的同时,作为其内容的动作、道白的时间、摄影指示、画面连接等都要有相应的说明。一般30分钟的动画剧本,若设置400个左右的分镜头,将要绘制约800幅图画的图画剧本——故事板。
  3)摄制表。这是导演编制的整个影片制作的进度规划表,以指导动画创作集体各方人员统一协调地工作。
  2、设计制作阶段
  1)设计。设计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础上,确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状,完成场景环境和背景图的设计和制作。另外,还要对人物或其他角色进行造型设计,并绘制出每个造型的几个不同角度的标准画,以供其他动画人员参考。
  2)音响。在动画制作时,因为动作必须与音乐匹配,所以音响录音不得不在动画制作之前进行。录音完成后,编辑人员还要把记录的声音精确地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上,即第几秒(或第几幅画面)开始说话,说话持续多久等。最后要把全部音响历程(即音轨)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与声音对应的条表,供动画人员参考。
  3、具体创作阶段
  1)原画创作。原画创作是由动画设计师绘制出动画的一些关键画面。通常是一个设计师只负责一个固定的人物或其他角色。
  2)中间插画制作。中间插画是指两个重要位置或框架图之见的图画,一般就是两张原画之间的一幅画。助理动画师制作一幅中间画,其余美术人员再内插绘制角色动作的连接画。在各原画之间追加的内插的连续动作的画,要符合指定的动作时间,使之能表现得接近自然动作。
  4、拍摄制作阶段
  这个阶段是动画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表现画面上的细节都将在此制作出来,可以说是决定动画质量的关键步骤(另一个就是内容的设计,即剧本)。
  以下就是分别介绍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在这一阶段制作的具体分工或步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一些时尚又实用的不锈钢浴室柜
下一篇:动画名词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5: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维动画制作

   作画监督
  修正原画、动画之成品,看看人物的脸型是否符合人物设定,动作是否流畅等等。必要的时候必须能重新作画,因此必须是资深的原画家及动画家才能胜任。
  色指定
  指定用色的工作称之,名称不一,有时也叫色彩设定,英文则有Color Setting、Color Styling、Color Designer、Color Coordinator、Color Key 等叫法。除了指定“衣服要红色、裤子要黑色”这种事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定赛璐珞画上色时所需的阴影、层次色,是用XXX号的颜料。
  仕上
  在日文的原意是完成、完稿的意思,中文就是上色,英文为Painting、Finishing。根据每一个区块标记的颜料号码,在赛璐珞片的反面进行涂色的工作。
  音响监督
  负责插入配乐的安排、效果音的准备、配音录制、混音工程的监督等等。
  制作人
  制作人的工作,主要是规划制作进度表,安排每日每天的制作进度,寻找制作群/ 制作公司,对外争取出资者,同时必须和执行制作共同作业,以确保企划的每个元件都能按时并正确无误地组合在一块儿。
  GK模型
  "GK"的全文是 Garage Kit,原意是“车库组件”,因为西方人惯将车库作为工作房,而GK模型就是在这种地方诞生了。
  最初的GK模型只是一些玩家们自行创作的作品,造型细致度是因人而异,通常都是ONLY ONE,全世界只此一个。制作的素材(原料)不一定,黏土、石膏、木板、金属都可以拿来做,因此自制或自己少量生产的模型才叫GK。 之后因为某些特殊成品很讨人喜欢,也就有了把它当成商品来出售的念头。卖着卖着,突然有天有两个家伙,他们同时看上了一件作品,有人就开始动脑筋复制GK模型,用翻模的方式,当时可能是使用石膏之类的材料来当作模版来复制,但是石膏不易耐久,可能翻制个一两次之后就面目全非啦。现在则是使用矽胶(SILICONE)来作为翻模用的模版材料,不但具有极佳的弹性,在耐用度上也比石膏强多了,不过还是有其翻制数量上的限制。 基上只要不是射出成形而可大量生产的塑胶模型都被叫GK,大致有实心树脂,空心软胶,White Metal(低熔点,软软的铅锡合金)数种,题材则多为漫画或电影人物。在HGA陈列的GK以实心树脂(最早的来源竟是工业废料)的动画人物为主(如HB、Bastet(蓟)、THEO)。
  监督
  监督其实是日文的写法,英文是Director,即中文的导演。日本动画制作的导演是决定整部作品气氛风格的关键,掌管故事进行的步调、气氛转折等等。即使是相同的人物设定、相同的画风与制作群,也会因导演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风格。
  角色设定
  负责设计登场角色的人物造型、衣装样式的叫人物设定,其工作不但是要让后续的作画者知道要画的人长得什么模样,还必须告诉他们这个角色的脸部特征,眼神,表情等等,而且也要设计出由数个不同角度观看同一位角色的脸,以及不同于一般漫画、线条封闭的浏海。而负责登场的机械人、车辆、武器之设计的就是机械设定,除了画出机械的造型以外,可能出现的细部结构、运动方式、可开启处等等也必须标明。设计稿除了特别指明以外,一般都是不上阴影的清洁线条稿。
  SINARIO
  即英文的scenario,中文是脚本的意思。把故事剧情以纯文字写出,包括场景、地点、背景音效、人物对白、人物动作等。
  分镜表
  英文是Continuty Script,中文则叫分镜表。这步作业是实际将纸上的东西转换成将来呈现画面的第一步,画分镜表的依照脚本的指示,在脑中转成画面然后画在纸上。画分镜表的目的就是把动画中的连续动作用分解成以1个Cut(分镜)单位,旁边标上本画面的运镜方式、对白、特效等等。最重要的每个Cut所经过的时间、张数等,也都会写在分镜表的最右边。
  Layout
  Layout算是比较少见的工作,在工作性质上接近中文的构图,只有在一些剧场版作品可能采用,例如设计多层次背景,令每层背景移动速度不同,就能表现出逼真写实的远近距离感。而画Layout的人必须在脑海里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从摄影机的观点去看场景里的一草一木,然后将这些画面详细地画下来。
  会有这个工作,主要是弥补不大会画图的导演所画的分镜表,将杂乱简略的画面仔细的呈现出来,作为日后原画、动画、背景、色指定等等的依据。在押井守的作品,例如机动警察剧场版、机动警察剧场版2、攻壳机动队等等,都是运用大量Layout的实例,而特色就是“用2D的作画也能精确表现3D的视觉效果”。
  表演
  日文“演出”一职,是在日本动画制作中特有的职称。简单说,他是辅佐导演的人,在TV系列和在OVA版、MOVIE版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大相同。
  在TV系列中,因为导演太忙,不大可能全程兼顾每一集,所以各集的“演出”就相当于该集的“专属导演”,顺着总导演的意图,全程掌控该集的制作。而在OVA、Movie中,“演出”这个职位就比较像助监督(副导演),了解导演的意图,协助处理演出工作的细节(“演出工作”就是把剧本文字转化为镜头画面的过程,有点像西方电影或舞台剧所谓的场面调度)。他的工作相当近似于监督,一定要相当熟悉动画语言的人来担任,但不一定要很会画图(正如导演也不一定要很会画图一样),所以有人译为"Co-director",也有人译为"Assistant Director"或"Executive Director"。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5: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维动画制作

1、故事版 (Storyboard)
  有了好故事的点子后,就可以绘制成故事版动画。这里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基本表情,姿势,场景位置等等信息。有点像简化版的小人书。后面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这个为基础的,如果有什么修改在这里完成代价是最小的。
  2、布景 (Set Dressing)
  这一步是把场景给完善起来,它不需要灯光、特效的修饰。但是这是在接下来的几步的背景的基础;而且这一步中需要建出很多的模型(如建筑、植物等),这些模型通常比较复杂,由成千上万个多边形构成,为了让它们看起来真实、自然,动画师们也要花费不小的精力去做这件事。
  3、布局 (Layout)
  这一步是按照故事版制作三维场景的Layout,翻译成中文大概就是布局,规划都可以。这是从二维转换成三维的第一步,这里能更准确的体现出场景布局跟任务之间的位置关系。场景也不需要灯光、材质、特效等很详细的东西,能让导演看到准确的镜头的走位,长度,切换,和角色的基本姿势等信息就达到目的。
  4、布局动画 (Blocking Animation)
  这一步需要动画师按照布景和Layout中设计好的镜头来制作Blocking Animation,这就开始进入真正的动画制作阶段了。就是把动作的关键动作(Key Pose)设置好,这里已经能够比较细致的反映出角色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信息。导演认可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5、制作动画 (Animation)
  上一步通过之后,动画师就可以根据 Blocking Animation 来进一步制作动画细节。加上挤压拉伸,跟随,重叠,次要动作等等(如说话时的口型)。到这一步动画师的动作就已经完成了。这也是影片的核心之处,其他的特效灯光等等都是辅助动画更加出彩的东西。
  6、模拟、上色 (Simulation & Set Shading)
  这一步是制作动力学相关的一些东西,譬如毛发、衣服布料等。通过材质贴图,人物和背景就有了颜色,看起来就更细致、真实、自然。这个过程后,颜色就能在不同的灯光中变化了(如玻璃能映出四周景物)。
  7、特效 (Effects)
  特效这步来制作火、烟雾、水流等效果。虽然这些东西属于佐料,但是没有它们动画的效果汽车总动员也会逊色不少。
  8、灯光 (Lighting)
  再好的场景没有漂亮的布光也只是半成品。通过放置虚拟光源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光,根据前面的步骤制作出来的场景和材质编辑设定的反射率等数据,给场景打上灯光后,与自然界的景色就几乎没什么两样了(当然,这得经过渲染才能看到)。
  9、渲染 (Rendering)
  这是三维动画视频制作的最后一步,渲染计算机中繁杂的数据并输出,加上后期制作(添加音频等),才是一部可以用于放映的影片,因为之前几步的效果都需要经过渲染才能表现出来(制作过程中受到硬件限制不能实时显示高质量的图象)。渲染的方式有很多,但都基于三种基本渲染算法:扫描线(Scan-liner)、光线跟踪(Ray-trace)、辐射度(Radiosity)(《汽车总动员》运用了光线跟踪技术,使景物看起来更真实,但是也大大增加了渲染的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画大师

  美国:大卫·艾立克、华特·迪士尼
  日本:手冢治虫、宫崎骏
  中国:花鸦 易新超、万氏兄弟

动画制作工具

 由于动画制作要求精密,分工细致,其制作手法以单线为主,且存在景与人、人与物的对位和色彩分界关系等等,因此也就有了一系列专门而系统的制作工具,以便于快速准确地制作动画影片。
1.动画桌

   又称“透光做”、“拷贝桌”。它与一般写字桌不同之处是,以磨砂玻璃为桌面,下面装有灯管,使桌面能够透光,看清多张叠加在一起的画稿,用于动画线稿的绘制与拷贝。桌面部分常设计成倾斜状,以免光线直射眼睛并利于工作。
2.灯箱

   是一种内部装有灯管,可携带式的木制箱体,是便于搬运的小型和简易的“动画桌”,又名“拷贝箱”。
3.定位尺

   是动画人员在绘制设计稿和原动画时,用来固定动画画纸或在传统动画摄影时,为确保背景画稿与赛 璐珞片的准确定位而使用的工具。在动画制作各环节中,各部门人员的设计都离不开它的定位作用。定位尺一次可固定打有标准孔位的数十张画纸,也可用于翻阅画稿。
4.动画纸

   动画纸根据用途不同,一般可分为原画纸、修形纸和动画用纸三种。
  一般动画纸可选用70~100g/m2的白纸。在制作影视动画时,纸的规格大小主要分为两种,其尺寸约为24cm*27cm、27cm*33cm(一般被称为9F 和12F),是根据画面取景和银幕不同需要而设定出来的。动画纸要有较好的透明度,纸质需均匀、洁白、光滑,纸边较硬,而且较薄而韧性佳。
  原画纸对纸质的要求不用太高。
  修形纸大多修形纸采用一种淡黄色的薄纸。
5.打孔机

   打孔机的作用与定位尺是相对应的。主要作用是给将作为原画纸、设计稿纸、修形纸、动画用纸、背景纸和赛璐珞片等所需要在定位尺上固定的纸,打出与定位尺三个固定柱(一个圆柱、两个长柱)相同大小、相等距离的孔来,使这些纸能准确的被套在定位尺上。
6.擦板、橡皮、直尺、铁夹

  
7.动画笔

   动画笔泛指动画片前期、后期制作中所使用的各类笔。主要有铅笔、自动铅笔、彩色铅笔、签字笔、蘸水笔、勾线笔、毛笔、水彩笔、水粉笔等等。
8.赛璐珞片

   又称“明片”,是一种由聚酯材料制成的透明胶片,表面光滑,全透明如薄纸状。制作动画片时采用这种材料,既能是不同动作角色分别画在不同的胶片上,进行多层拍摄,而画面彼此间不受影响,同时还能与背景重叠在一起摄制,增强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效果。
9.描线墨汁、上色颜料

  
10.背景纸

  
11.秒表

  
12.摄影台、逐格摄影机

   拍摄动画作用的摄影机,是可以一幅幅地拍摄动画画稿的逐格摄影机。它被垂直安置在专门用于拍摄动画片的摄影台的立柱上,能够根据需要,通过摇柄上下移动。
13.摄影表

   摄影表是用来记录动画角色表演动作的时间、速度、对白和背景摄影要求的,是每个动画镜头绘制、拍摄的主要依据。表中标有影片片名、镜号、规格、秒数和内容,以及口型、摄影要求等项目,是导演、原画、动画、描线、上色、校对和拍摄等各道工序相互沟通意图的桥梁。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日动画简介

今天,动画人才的培养,尤其高等的动画教育工作将继续发展,一代新的动画艺术家将在他们中间出现。中国动画事业起步非常早,早期远远超出日本,但70年代后,日本动画蓬勃发展,超越了中国,成为局势。
  以下对中日动画发展按照时期进行对照比较,主线按照中国的动画时期划分。
  中国动画发展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如下:
  早期探索期——由20年代中国开始自己创作动画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蓬勃发展期——从建国始至1965年
  文 革 时期——从1966年至1977年
  缓慢发展期——从1978年至1998
  探索尝试期——从1999年至今
  日本动画发展按照原有的时期划分: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至1945年日本战败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至1974年
  题材确定期——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
  画技突破期——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
  路线分化期——自1987年至今(也可称为成熟期)
中国动画历史

   1、中国建国前——早期探索期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日本在这段时期处于战前草创期,动画制作水平还比较低,而且由于军国主义影响,使得其战斗场面的制作的到一定发展。
  不过这段时期日本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动画,中国的《铁扇公主》也在其列,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看到后,深受震动。
  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铁扇公主》。由于无人投资于1942年后中断了。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和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难能可贵,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2、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它可以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1949年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漫画家特伟和画家靳夕为主要领导人。1950年迁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随着人员不断扩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从建组时十几人发展到二百多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参加这一工作。从此,美术电影就以上海为基地迅速繁荣发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动画片《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尤其《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实验。在技术方面也有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也获得成功。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建厂以后到“十年动乱”前(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出: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门。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共120分钟),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于电影银幕,有丰富的想象力。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都达到很高水平。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动的情节,恢宏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傣族地区的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是这一时期剪纸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色,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黄金梦》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以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一群贪得无厌的富豪,又是一种新的形式。1960年,拍摄的《聪明的鸭子》,是新生的折纸片,这种充满儿童情趣的纸偶艺术,又成为美术电影家族中新的一员。
  可以看出,在这段时期中国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1947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第一部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新的动画形式加入,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为介绍中国美术电影的成就,于1960年举办“美术电影展览会”,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展出,产生广泛影响,于1960年又到香港展览,在海外获得更大声誉。
  同时,日本动画业也在发展,其时处于战后探索期。日本的动画业在不断探索中发展。而最应当注意的就是,手冢治虫开始了他的动画事业。
  1960年,手冢治虫创立“虫制作公司”,制作动画。其后,1963年,推出了《铁臂阿童木》,这是日本第一套长篇电视动画;1966年,推出日本第一套彩色电视动画《森林大帝》。这可以说是日本动画业事实上的开端,其后日本动画开始了其势不可挡的进步步伐。
  这个时期内,中国的动画发展还是领先于日本的,虽然日本1963就有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长篇动画,但中国有大型动画《大闹天宫》,并不输于日本。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吧;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
  
3、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
  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1966~1971这六年中,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几年的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
  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业的大好形势没有了,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反观日本动画业,日本这时处于探索期后期与题材确定期开始。动画事业在手冢治虫带动下,形势大好。
  这段时期,高田勋、宫崎骏、松本零士等一批动画制作人才出现,在他们的努力下,日本动画精品不断。而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日本动画业开始尝试扩大动画创作所用的题材范围,造成了现在日本动画无所不包的情形。可以说,这段时期是日本动画业历史上非常关键的时期,正是这段时期的发展,确立了现在日本动画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日的对比下,这一段时期实在是可悲可叹,中国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的话,如今动画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个谁也不敢说。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无法改变。
  
4、中国改革开放后——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
  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终于又迈开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滞后却是无法改变。
  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再有了建国初的强劲气魄,虽然动画产量又开始回复,每年还是有许多动画制作出来,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经不复。这个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一,不再探索新的动画形式,现在见到的,也就是建国时候的那几种传统艺术动画了;其二,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水墨动画几乎不再做了,20年中只做出来一部;其三,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没有在动画的取材方面做出突破;其四,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许多动画人才流失了,而改革开放初期,又不能马上找到这方面的人才等等。
  1977年开始恢复了创作生产。从结束“文化大革命”到1984年的八年时间里,共拍摄了一百多部影片。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使中国美术电影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年而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它以浓重壮美的表现形式再一次焕发出民族风格的光彩。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种金子)也是一部出色的影片,造型夸张,语言幽默,生动地刻划了新疆维吾尔民族的一个传奇人物,后来发展为多集系列片。动画片《三个和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篇幅虽短,寓意深刻,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发展民族风格的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水墨动画《鹿铃》抒发了友爱之情,这两部影片都受到好评。这一时期的剪纸片在美术形式上丰富多彩。《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猴子捞月》使剪纸片造型产生茸茸的质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又拍摄了水墨画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形式优美、内容诙谐,动作细腻生动,丰富了剪纸片的艺术风格。《火童》把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熔于一炉,风格奇丽新颖。
  随着体制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10月调整领导班子,中年导演严定宪出任厂长,特伟任顾问。美术片创作随着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两三年中完成了一批优秀影片,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刻划了感人的猴王孙悟空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在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为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是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摄制而成,别具一格。动画片《女娲补天》用简练概括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想象中的上古时代,艺术形式有所创新。
  那时创作上的重点,放在发展系列美术片上。十三集的剪纸片《葫芦兄弟》(1986~1987年制作),表现一个荒诞有趣的民间故事。十三集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是一个较有想象力的长篇童话。《奇异的蒙古马》是根据英国作家韩素英的剧作改编拍摄的六集动画片,表现了一匹野马的思乡之情,洋溢着国际间的友谊。《擒魔传》是一部木偶连续片,把舞台木偶艺术与电影手法结合起来,展现了《封神演义》故事的浩大场面……
  再如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
  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太过幼稚化了。中国人心中“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的观念始终没有抛开,造成这些动画即使是初中生来看,都会觉得不太适合。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5、新中国建国50周年后——探索尝试期(从1999年至今)
  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是尝试之一,吸收国外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传统神话传说;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
  1999年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52集长篇动画《白鸽岛》与100集长篇动画《封神榜传奇》,也是中国动画业的尝试。其中《我为歌狂》已于2001开始播出,其仿照日本动画《篮球飞人》制作中国自己的动画作品,虽然作品本身似乎不太受好评,但是尝试的形式还是非常好的。另外两部作品现在还没有太多相关资料,不知道其具体情况。
  2005年中国第一部原创三维动画《魔比斯环》在全国电影院上映,这是一部完全由电脑CG技术制作完成的动画片,是中国首部从内容风格、制作技术到市场运作都完全与国际接轨的三维动画电影,由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出品。虽然最终票房并不理想,但这部片子的尖端画面让美国迪士尼、皮克斯等动画公司大为吃惊。《国际漫画艺术》杂志的编辑约翰·雷特(John Lent)说:“我毫不怀疑,中国的动画技术已经开始与好莱坞或者欧洲抗衡。”
  展望未来,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会更加繁荣。一个艺术事业的繁荣,需要有一大批精通业务的人才。美术电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新中国成立初,它还处在起步阶段,这类人才屈指可数。所以培养人才,是美术电影发展的关键。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培养,逐步形成一支艺术、技术等各方面的专业队伍建立这支队伍,除了在工作中自学成才而外,大部分专业人员来自艺术专门学校。其中,主要的创作力量——动画人员,则经过多次专门的培养,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成为今日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骨干力量。中国动画界终于开始了探索与尝试,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欣赏到更多的中国自己的精彩动画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动画之最

 1. 中国第一部在国外获奖的科教动画片《遗传工程初探》(1985年)
  2. 中国第一部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1987年)
  3. 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三个和尚》(1980年)大闹天宫
  4. 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年)
  5.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1979年)
  6. 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长片《孔雀公主》(1963年)
  7. 中国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0年)
  8.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
  9. 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木偶片《大奖章》(1960年)
  10. 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
  11. 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
  12. 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小鲤鱼跳龙门》(1958年)
  13.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年)
  14. 中国第一部童话题材的动画片《谢谢小花猫》(1950)
  15. 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1941年)
  16.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5年)
  17.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26年)
  18.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1947年)

中国动画困境

   中国的动画加工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迅速,各个动画加工公司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决不是长久之计,中国动画加工近年来愈来愈不景气,主要是受了5个方面的影响:
  一、国内无序竞争
  由于不存在技术含量问题,画得又好又便宜的动画公司越来越多,均价成本5元钱一张的动画,愿意出二三元接的人很多。为了抢生意,乱报价,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收入。
  二、人才凋零
  1995后,早期参与加工的、具备了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已经不再做具体工作,因为加工动画非常辛苦,按张数计酬和紧迫的进度要求使几乎每个动画人都有连续数十小时工作的经历,能吃苦的城市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对这个行业心向往之的大学生到公司呆上几天后,很快就被繁重的工作吓跑了。这时动画制作人员的主力开始向外地和农村人口倾斜。后来者的芜杂使该行业呈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制作质量持续下降,甚至粗制滥造,破坏了已有的行业形象。
  三、国际竞争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国际动画加工业务流向其他一些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国家,特别是2003年受“非典” 的影响,国外一些动画公司被迫把动画加工发到亚洲别的国家,如中东、朝鲜、印尼、印度、越南、老挝等国家和地区。他们意外地发现这些国家人力成本更加低廉,而人员素质不在中国之下,结果虽然“非典”已过,动画加工却不再回,国内一些地区的动画加工公司因此而关门,继续运营的公司,其员工收入在社会总体收入水平提高时没有什么变化,诱惑力渐弱。
  四、技术革新
  主要是美国三维的兴起,电脑软件代替了很多人力因素。这也是所有行业发展的趋势:技术终将把人类从重复烦琐的工业流水化生产解放出来,工作重心逐渐向核心创意与技术研发转移。
  五、转轨艰难
  面临国家对动漫产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仿佛中国动画的复兴就在明天,然而,当一些有着雄厚资金的投资者兴冲冲地瞄上这个行业的时候,却发现很难找到一家有完整动画生产链的动画公司,而动画公司此时转向原创也是险阻重重。
  加工动画即使拥有好的技术力量,却帮不了原创的忙。与汽车、电子这样的“三资”模式不同的是,加工动画从来没有生产过完全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观众需要什么?
  虽然加工动画带来了欧美、日本的管理范本,但很难说这些就能够直接照搬,一是因为给“中国老板”干和给外国老板干,多半不一样;二是因为要让他们把自己“倒空”,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真正合乎国情的管理模式和制作风格,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动画历史

中国动画停止前进这二十年是日本动画辉煌的黄金二十年,其经历了题材确定、画技突破、线路分化三个时期。在这二十年里,日本动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2年前,是题材确定期,动画的取材趋于多样化,不仅仅针对孩子,而是对所有人群做动画。
  1982年后,开始画技突破期,日本动画在各种动画效果上追求突破,发展出了非常精美的画风。
  1987年后,进入了成熟期,即线路分化期,日本动画界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动画不断出现,真正形成了日本动画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个时期,日本动画人才层出不穷,各自寻求自己理想中的动画形式,带给世界动画界非常大的冲击。
  二十年来,日本精品动画举不胜举,有讲述各种主题的宫崎俊系列动画;有讲述平常生活的《橙路》(1986);有科幻题材的《机器猫》(1979)、《银河铁道999》(1979);有搞笑的《乱马1&2》(1989);有连拍20年不减其热的《机动战士高达》(1979);有损誉参半的《新世纪福音战士》(1995);有引起斗士热的《圣斗士星矢》(1986)等等等等,可以说只要是想得到的,日本动画都已经把它包含进去了。而且,日本动画的画面、音效、配音等的处理,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比较下,中国的动画在这20年中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实在是太缓慢了。这20年,中国虽然开始制作一些长篇动画,但是从制作、题材等各个方面都远远不能和日本动画相比了,如果还不奋起直追,那就真的没有翻身之日了。
  90年代初,中国引进了一些国外动画片,其中特别要提到的就是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圣斗士星矢》在国内播放后,引起了一阵斗士热,给中国人看到了日本动画的一点点轮廓。其后,又有世界上的各种精品动画引进,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如需要(删违规/投诉/建议/赞助等)请联系

本论坛所有来帖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青山湖畔|南昌论坛立场。
网警提示:网络刷单是违法 切莫轻信有返利,网上交友套路多 卖惨要钱需当心,电子红包莫轻点 个人信息勿填写,仿冒客服来行骗 官方核实最重要,招工诈骗有套路 预交费用需谨慎,低价充值莫轻信 莫因游戏陷套路,连接WIFI要规范 确认安全再连接,抢购车票有章法 确认订单再付款,白条赊购慎使用 提升额度莫轻信,网购预付有风险 正规渠道很重要 如网民接到96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手机版|南昌530论坛

GMT+8, 2024-11-8 17: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