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8|回复: 0

[转载] 有趣的历史:医生最早戴口罩不是为了卫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00: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来源:《误读中国1000年》
作者: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口罩在我们与世界之间建起一道隔离墙,带给我们安全感,同时也在散布一种恐惧的气氛。回溯口罩的历史,也是回顾医学卫生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历史与消解恐惧的历史。

中国古代发明?


古代的口罩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脸上绑块布片就成。日本忍者的面罩看上去更精致一些,包得更严实。他们的目的与卫生事业无关,跟当今明星有得一比:让人认不出来。

另外一些古人脸上遮块布的目的就高尚得多。历史记载最早的“类口罩物”出现在公元前六世纪,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认为俗人的气息是不洁的,因此在进行宗教仪式时,要用布包住脸。波斯教古墓墓门上的浮雕中,祭师就带着“口罩”。

还有一种职业的人群同样在脸上围块布,却总算跟卫生搭上点关系:食品卫生。据马可·波罗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有人考证说那块布不简单,是用蚕丝与黄金线织成。

马可·波罗随手记这么一笔无非是个闲闻逸趣。可就有人认定这是中国人发明口罩的实证,后来世上有口罩一物与中国元代怕口气重的太监污染食物的皇帝有莫大关系。中国这项伟大的发明就让马可·波罗转了道手,让欧洲的人学了去。

在欧洲,早年医疗产业被巫师所把持,真正的医生势单力薄。瘟疫盛行时,医生四处奔走救治病人,控制疫情,巫婆神汉们觉得医生抢了自己的生意,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骚扰追打。医生只好用纱布遮住面目,让巫师认不出,以防遭到报复。

根本在于知道了细菌


1861年,巴斯德用他那有名的鹅颈瓶所做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空气中有细菌存在。他还根据自己对发酵作用的研究,指出空气中存在许多种细菌,它们的生命活动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产生各种有用的产物,有的产物还可以为另外的细菌后继发酵、产生其它产物。

空气中也存在着人和动物的病原菌,能引起各种疾病。为了排除杂菌,巴斯德于1886年创造了巴氏消毒法。1877年,英国化学家廷德尔建立了间歇灭菌法或称廷氏灭菌法。1876年创立了无菌外科。同年,德国人科赫分离出了炭疽菌,提出有名的科赫法则。他为了弄清霍乱弧菌与形态上无法区别的其他弧菌的不同,进行了生理、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使医学细菌学得到率先发展。

在口罩应用于医学之前,无菌外科的规范虽然已包括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器械,外科医生得穿手术衣,戴手术帽和橡胶手套;但并没有使用口罩进行防护,医生手术时常把自己口鼻腔中的细菌传染给患者,从而引起伤口感染。

又一位应该被记住却被广为人知英雄医生出现了。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发现了空气传播病菌会使伤口感染,从而认为人们讲话的带菌唾液也会导致伤口恶化。于是,他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举果然有效,病人伤口感染率大为减少。从此,各国医生纷纷采纳莱德奇的建议。于是,口罩便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和推广开来。

莱德奇推广的口罩,只不过是一层包裹在外科医生嘴巴、鼻子和胡子上的纱布,它包扎得既紧又不舒服。1897年,英国的一位外科医生,便动脑筋在纱布内装了一个细铁丝的支架,使纱布与口鼻间留有间隙,从而克服了呼吸不畅、容易被唾液弄湿之弱点。1899年,一位法国医生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手术衣的衣领上,用时只要将衣领翻上就行了。后来改成可以自由系结的办法,用一个环形带子挂在耳朵上。现代口罩就这么华丽丽地诞生了。

西班牙流感

口罩从医院走出来,变成公众常备用品,是伴随着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西班牙流感”而来。

1918年3月11日午餐前,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军营的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就去部队的医院看病,医生认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之后,这个军营里已经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

随后,流感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800万西班牙人死亡,这次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感”。

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约20%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全世界预计死亡人数约为2000万(最新也有研究估计约为1亿),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疫病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其他医护人员。从当年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口罩已经成为了疫病出现的象征性影像。一位乘客因为没有戴口罩而被电车售票员拒绝上车。从照片上看,没人拿这东西开玩笑,都老老实实往脸上捂纱布,到处是白花花一片。

SARS之疫与“口罩文化”


时光飞速流逝,街市又一次不再太平。这次口罩的登场已然带有别样色彩。

2003年,相信所有人都记住SARS期间的氛围。曾经人潮汹涌的街道一时冷清得让人不可思议,偶尔几个行人,面孔上也罩着口罩,只露出两只眼睛。原来只卖两三元钱一只的纱布口罩,到了论“层”而卖的地步:8层,3元;9层,4元;12层,6元……最昂贵的所谓“高科技口罩”已达每只近百元的天价。口罩的供不应求甚至波及到大洋彼岸,美国新泽西州不少华裔相继订购口罩寄送中国亲友,导致该州不少地方口罩缺货。

但,被恐吓得差不多了,人的逆反心理又开始作怪起来。报道上说,北京一对老夫妇上街,老先生的口罩上写着“一夫当关”,老太太的口罩上则写着“万夫莫开”,甚至王府井商业区街头的人物雕像,也被北京人戴上了口罩。

带有各种活泼的卡通图案的五彩口罩。口罩上“Kiss me”“我不怕”“众志成城”的字样层出不穷。甚至在时装之都巴黎和米兰的T型台上,都出现了好几个系列的口罩时装秀。媒体也不停放大口罩上的乐观情绪,各种口罩秀被拼合成大图出现在报纸杂志上。

5月下旬,一批“艺术口罩”在网上拍卖,在网民中产生热烈反响,最高出价甚至超过了400元。

口罩带来的肃杀之气被轻松搞怪的图案渐渐消解。口罩的艺术化已经让它本来的功能作用和后挖掘的装饰作用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甚至相互融合。它的停留场所也从户外渐渐地转移到室内。甚至成为送礼佳品。

口罩文化的另一面:反亲密的道具

说到底,不论怎么搞笑,口罩仍然是戒备和防范的工具和象征。中国古代闺阁中的小姐常做的动作就是用帕子掩口,在外人遮住自己的牙齿和表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手帕的移除和赠与,象征着去除两人之间的障壁,建立亲密关系。比如在《红楼梦》中有一回就是‘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丫头小红把手里的帕子故意丢给贾芸,私传信物。而黛玉也将几块用过的旧帕子送给宝玉做纪念。

日本也有类似的例子,传说几百年前一位日本武士的美丽妻子,由于对丈夫不忠,被嫉妒的丈夫将嘴巴撕裂直到耳根,使其美貌尽毁。还有一个现代版本的口裂女,是整容手术失败嘴巴咧开羞愤自尽,沦为怨鬼。“口裂女”的鬼魂会在多雾的夜晚带着口罩出现。

而“口裂女”形象的有趣之处在于把口罩文化和灵异文化十分自然地结合了起来。这个故事也很明显地暗示出口罩是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和物理藩篱。

回溯历史,口罩让我们身处喧嚣人间又仿佛遗世独立,在我们与世界之间建起一道隔离墙,带给我们安全感,同时也在散布一种恐惧的气氛。口罩的历史,也是医学卫生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历史与消解恐惧的历史。




上一篇:是谁逼反了吴三桂?陈圆圆只是个“导火索”
下一篇:甲流?暴风雪?我要我们在一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如需要(删违规/投诉/建议/赞助等)请联系

本论坛所有来帖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青山湖畔|南昌论坛立场。
网警提示:网络刷单是违法 切莫轻信有返利,网上交友套路多 卖惨要钱需当心,电子红包莫轻点 个人信息勿填写,仿冒客服来行骗 官方核实最重要,招工诈骗有套路 预交费用需谨慎,低价充值莫轻信 莫因游戏陷套路,连接WIFI要规范 确认安全再连接,抢购车票有章法 确认订单再付款,白条赊购慎使用 提升额度莫轻信,网购预付有风险 正规渠道很重要 如网民接到96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手机版|南昌530论坛

GMT+8, 2024-11-8 00: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