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回复: 0

[转载] 沪港通一周年:香港券商生态悄然变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9 0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南昌530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去年,随着沪港通而发生的另一个隐性变化是中资券商的投资者结构。现在,海通国际的散户与机构投资者比例约6:4。在沪港通下,国泰君安国际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比例则为7:3。这其中,中资券商对A股的熟知度,及其A股研究优势成为其成功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过去几年,佣金战已经成为摆在香港券商经纪业务面前难以打破的困局,无论交易量还是客户群提升的空间都越来越有限。沪港通,无疑为这个急需增长点的市场带来了新的流量]
因沪港通而点燃的发展机遇,在过去一年里,正在给整个香港证券行业的生态环境带来变化。
过去几年,佣金战已经成为摆在香港券商经纪业务面前难以打破的困局,佣金水平已经降到可承受范围的最低点,但无论交易量还是客户群提升的空间都越来越有限。沪港通,无疑为这个急需增长点的市场带来了新的流量。
“以1年平均计算,沪港通交易额占我们港股交易额10%~15%,也就是说额外多了10%~15%的成交量,对经纪业务有明显的帮助。”海通国际(00665.HK)执行董事许仪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另一方面,沪港通也改变了传统佣金战的玩法——“战争”的内容不再仅限于佣金,更上升到需要更多资本背书的交易系统上,“战场”也不再限于香港的700多万人口,而是延伸到内地这个更大的市场。
“沪港通的开通,是很好的一个催化剂,令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兴趣增加,对一些中资背景的券商尤其有利。”君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邓声兴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而与此同时,香港本地券商在内地推广港股,也少了监管限制,投资者也更容易接受。
 中资券商爆发
早已在香港落地的中资券商,是沪港通下最直接的一个受益群体。
“我们除了做港股,还有其他10个海外市场的交易,在沪港通之前,美股是第二大市场,现在A股佣金收入已经快追平美股。无论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数量都有明显增加。”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经纪业务主管李明权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国泰君安国际2010年已在香港成立,今年上半年,经纪佣金及费用收入达4.36亿港元,同比增长75%。同样是中资背景的海通国际和申万宏源(000166,股吧)香港(00218.HK)也得以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海通国际证券经纪佣金收入4.54亿港元,同比增长164%。同期内,申万宏源香港的证券经纪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34%至2.23亿港元,上半年的新增港股开户数达3930户,同比上升270%。
“受益于第二季度整体市场表现,我们的开户数量和孖展(券商融资业务)规模以及交易额明显以倍数增加,但还比较难评估单单由沪港通带来的贡献。不过在开通前3个月,我们沪港通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一个合理水平,在沪港通的市场占有率也明显超过我们在港股的市场占有率。”许仪表示。
与已经在香港市场发展多年,国际化经验丰富的外资券商相比,这些已经落地的中资券商仍然年轻,投资者结构也多以散户为主,香港虽不乏国际大型基金和资产管理机构的身影,但从合作习惯上而言,这些机构投资者更偏好使用外资券商。
去年,随着沪港通而发生的另一个隐性变化是中资券商的投资者结构。现在,海通国际的散户与机构投资者比例约6:4。在沪港通下,国泰君安国际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比例则为7:3。这其中,中资券商对A股的熟知度,及其A股研究优势成为其成功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相比香港的散户,机构投资者对A股的兴趣更大,尤其是一些日韩机构。”李明权表示,这些机构在短时间内还难建立起自己的A股研究团队,中资券商的研究因而凸显价值。
“随着深港通的开通,A股相对平稳的市况下,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会逐渐提升,有机会超过30%。”
与沪港通不同的是,深圳上市的很多中国公司并没有同步在香港上市,这意味着海外投资者要配置相应板块,通过深港通买入A股是必经渠道。现在,香港的中资券商大多也已经在系统上为深港通做足准备,只需在正式开通前参与联网测试。
因沪港通而获得的业务增长动力,也为这些先行出海探路的中资券商提供了进一步国际化的资本。
“在经纪和孖展融资业务方面,沪港通和未来的深港通一定是我们加强及扩展业务的重点,我们会继续在这方面增加投入。这两个通道也会带动我们的其他业务,比如企业融资、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发展,同时又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客户海外配置资产的需求。”许仪坦言。
李明权介绍,国泰君安国际在3年前建立起定息债券业务,随着互联互通范围的扩展,今后投资者可选择的产品范围也会更广。
从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
在香港的证券市场上,外资、中资和港资券商之间的关系,看似三足鼎立,却又各自暗中较劲,沪港通的出现,让中资券商有了和外资争夺机构投资者的机会,尤其是中小规模的投资机构;同时也让中资和港资券商之间纯粹的竞争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对于香港本地券商而言,沪港通就像港交所在近几年推行的改革一样,首先带来的是不进则退的发展压力。要获得额外的交易量,首先需要跨过的就是高达数百万港元投资的系统升级门槛。
散户对于香港本土一些中小券商的交易系统早有不满,但要改变这些陈旧和传统的交易方式并不容易,佣金战令收入缩水,本地客户的开发潜力有限,而收入增长的瓶颈又限制了升级系统的能力。如果说沪港通出现之前,在一个“大家都差”的环境下,还缺乏主动升级系统的动力,那么沪港通开通后,无论是交易系统本身的要求升级,还是有了内地券商更优系统的对比,都让系统升级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沪港通开始时,这300万~500万港元的系统升级投入对我们来说并不算多,但香港的小券商本身已经很难扩展客源,资金上的压力就更大。”李明权坦言。
当互通机遇和资金障碍同时摆在眼前,有趣的一幕开始上演,曾经的竞争对手逐渐变成了亦敌亦友的合作关系。无力负担系统升级的香港中小券商,开始以机构投资者身份成为中资券商的客户,借用中资券商的沪港通平台完成自有客户的交易。
“我们在开通前4个月对他们提供免费的通道服务,之后开始少量收费。”李明权说,未来深港通也会采用类似模式。
规模更大一些、略有资本实力的港资券商,则在沪港通下看到了打破香港700万人口限制的方法。
“截至9月底,耀才半年净利润达到2.14亿港元,差不多相当于去年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有这样的成绩,全靠沪港通带来的机遇,和我们自己抓紧了商机。”耀才证券联席行政总裁陈启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耀才证券在过去一年里斥资9000万港元提升交易系统,提供A股三年免佣等优惠,又加大在内地的宣传推广力度,带动证券客户数量增加30%。在港股4~6月的短暂牛市中,每日新增客户数量激增10倍,成交额也飙升7倍,沪股通最高单日成交额曾达人民币10亿元。
“在沪港通开通之前,香港券商去内地推广港股,在法规上未必允许,开通之后就比较容易,在内地做一些投资者教育时,投资者也比较接受。”邓声兴认为。
<p>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未来还有更多内容可期。陈启峰认为,因地缘关系,深港通的炽热程度可能比沪港通更高,吸引内地投资者和加快拓展内地业务,无疑是迎接这个大时代来临最好的方式。




上一篇:资生堂重新把脉中国市场
下一篇:微众银行携手国华人寿 银保合作开启新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如需要(删违规/投诉/建议/赞助等)请联系

本论坛所有来帖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青山湖畔|南昌论坛立场。
网警提示:网络刷单是违法 切莫轻信有返利,网上交友套路多 卖惨要钱需当心,电子红包莫轻点 个人信息勿填写,仿冒客服来行骗 官方核实最重要,招工诈骗有套路 预交费用需谨慎,低价充值莫轻信 莫因游戏陷套路,连接WIFI要规范 确认安全再连接,抢购车票有章法 确认订单再付款,白条赊购慎使用 提升额度莫轻信,网购预付有风险 正规渠道很重要 如网民接到96110电话,请立即接听。

手机版|南昌530论坛

GMT+8, 2025-1-16 08: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